2010台北花博系列:
台北花博寰宇庭園的日本園編號33的『龍之庭~鯉躍龍門』就在臨近的舞蝶館側邊。這座園藝都有著不同的情境與人文的展現,這一篇來介紹設計者的設計起心動念與經過。
1月17日下午日籍設計師安藤龍二先生親自來導覽他的作品,起初還想應該有人會翻譯,驚訝的才知道安藤龍二國語講的真好,所以基本上沒有語言的隔閡。
No.1 安藤龍二介紹龍之庭的庭園導覽
No.2 龍禪寺象徵日本京都寺院的風格
走入庭園入口首先介紹,他的作品是日式風格取之京都的寺院,在京都就有兩千多座的寺院,是日本很具傳統與古風的地區,在整座庭園有一份深層的故事在裡頭。說到這裡安藤先生很感性的說:「我雖是日本人生長在日本,但對臺灣有著親切的感覺」,強調故事裡的鯉魚欲一躍化成龍還有八八風災的傷痛的感懷。
No.3 花崗碎軟石這是水的意象
No.4 石燈與佛像的噴水四方佛石雕是呈現古老的日本,
安藤先生強調這也是他最喜歡的.
在入口處看到鋪滿花崗碎軟石這是水的意象,石燈與佛像的噴水四方佛石雕是呈現古老的日本,也強調很喜好古老文物的精神意義,另外像黑色屋瓦因台灣已無在生產,才由日本購買運抵到此。四方佛石雕流水代表著時光,希望流水就在洞內被鎖定,就好比時間都永恆了被固定了。
No.5 竹子的孔內沒有水流,
四方佛石雕中的水柱,
就是時間已凍結了象徵此處時間的永恆.
No.6 現今臺灣沒有生產這樣的黑瓦,
這全由日本運抵到此處.
No.7 日式格調
No.8 三面圍牆形成的宇宙空間,
前方低矮的屋簷遮蔽場外的高樓,
此一障眼法用的很貼切.
No.9 龍在日本是最高位階的意象,
最左下側的石塊是鯉魚.
龍之庭享受心靈寧靜座落於大石堆上,這表示山上,而旁邊石階是上山的景致,下方竹籬是流水,有著依山傍水之勢。遠處三面圍牆表示宇宙的空間,向下望是一片波濤的大海,見到作者安藤龍二說道看到龍下方有一塊石頭,那是一條鯉魚想要逆游一躍變成龍。
No.10 安藤先生告訴我們,
庭園中的龍、魚、觀音與八八風災相對位置,
都是由此處角度來決定的.
No.11 中間是波濤的大海.
往上走到龍之庭要大家注意為何前面的屋簷要這麼低,走近您就會感覺到,視野上的就在安藤先生刻意安排下,博覽會場外高樓都被擋住而看不見的障眼法,讓心境與眼觀都鎖定於庭園內,這樣也不致於亂其觀賞的心智。走在上面仔細聆聽遠處龍口瀑布聲,還有小水潺潺的聲音就在龍禪寺下方。整體的感受有遠有近與視野的搭配,由眼到耳真的由如置身於這「宇宙」之間。
No.12 牆壁的破損與石頭的堆疊,
是八八風災慘烈的意象.
No.13 在龍泉瀑布下的鯉魚,
就如風災的子民正逆流直上到龍泉瀑布,
「鯉魚躍龍門」.
安藤先生走著走著就訴說庭園中的故事,旅客的您走到只有空間的場域,來到沒有時間的異次元裡,在蹲踞前洗淨您的心靈,誘惑踏上石道上,摸索間走到了龍禪寺,驚鴻一瞥看到鯉魚就在這個空間裡退變成龍,在這一此間看見了這蘊含的訊息。「八八風災在這空間裡斜歪變形,災民猶如鯉魚躍龍門,在奮力逆游而上登上瀑布都成了龍。」
No.14 安藤先生精心雕刻的觀世音.
No.15 由這一處閣樓窗望到觀音于大海中,
鯉魚跳往龍泉瀑布轉成龍身,
圓形的窗也表示在觀音的庇佑下,
八八風災的子民經過一陣驚濤駭浪,
最終都成為人上人的地位,
來表達對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表示敬佩.
No.16 京都寺院竹籬風格
No.17 花崗碎軟石形成波浪的意象.
No.18 人字形的結繩這也是日本傳統的結繩.
雖然很意象的訴說著臺灣八八風災的情愫,我們閉上眼睛開仔細聆聽瀑布與近處的水聲,細細的品味用心的眼睛來觀賞這一庭園。在安藤先生詳細的導覽中體會日本觀、臺灣情,在同屬太平洋環列島嶼中,兩國民間的情誼更是緊密,在這個世代已超越上世紀的複雜的情節。
No.19 安藤先生與影者合影.
No.20 這結繩的石塊是客人觀賞到此請止步之意.
No.21 「関守石」(せき もり いし)
「関守石」(せき もり いし)安藤樣還特別提到:
日本人舉辦茶會的茶屋,大多會在主建築外的院子另一處,被受邀請的客人可欣賞主人精心佈置的環境,其間也有主人想保有的隱私區域,那兩者要如何區分呢?在我們的習慣會立個牌子寫著「禁止進入」,這在日本是已破壞了整體景觀且有侮辱客人。然在日本有個習俗,主人會在石頭上用繩子綁個十字,放在不想讓客人進入的區域之前的地上,客人就明白觀賞至此。
此石頭約拳頭大小,並沒有特別材質的規範,這有個專有名稱,叫「關守石」(せきもり いし)。茶會結束後,解下繩子,往旁邊一放,就又成了一塊普通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