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取景不外乎就是你想要將眼前景物,
以心中審美的感受透過拍攝技巧來呈現你想要的。
這個過程首先要了解拍攝影響構圖的三要素,
那就是 光線、色彩、空間 這三要素。
先就以在清晨台北街頭看到的晨曦為例說明
『光線』
一般晨曦的光芒在光線上是偏柔和較低的色溫,
在許多作品都常運用晨曦或傍晚的日光與天色來拍攝,
就是有這樣偏紅的柔和色溫,
更能使景物呈現那種詩情畫意的濃濃的氣氛。
因為光線較低所拍的景物受光的陰影對比較大,
加上雲端的變化與層次感就常被運用為好的攝影題材。
拍攝地點 : 台北市
[ 晨曦中的太陽 ,因早上的光線較暗,通常搭配的物景都是灰暗, 但主體是要呈現天邊剛昇起的晨曦,所以光線在入鏡時, 要考慮 快門與光圈, 在初學者可運用 程式快門 來拍攝也可以有像上面這張的效果 ]
拍攝地點: 廣東 四大名園之一的番禺餘蔭山房
[ 光線能平均在畫面的每一個點, 基本上是清晰的畫質條件,那就是要注意光圈與快門的搭配 ]
『色彩』
光線的波長在物體反射所呈現的顏色,在大自然界裡會因色溫下,
物體對光線的波長吸收不同而呈現不同感受,
早晨與傍晚色溫較低也較柔和,
但顏色並非那麼的明確,中午陽光旺盛之際,色溫較高也較偏藍。
對於顏色在數位相機內部運算,因各家廠牌有自己的模式,
也就是有色相、明度、飽和度的程式運算參數與程式部份不同,
所以每一家的數位像機顏色在同一個景物拍攝結果都不會是一樣的,
因為這樣後製軟體的顏色調整就是一般攝影專家必要的工具。
例如 顏色的調整如下圖所示 簡單的 三原色調整
[ 市面上有許多軟體,包含購買相機也有附贈 ,通常對於顏色調整 可以微調 或著是調出 你想要的境界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 [ 原圖檔 ]
[ 經過 軟體後製 的呈現 更偏紅的柔和色彩 ]
拍攝地點: 桃園縣 石門水庫
[ 平靜的湖面微風吹彿的水面與停靠碼頭的船隻,綠色山水呈現出安寧平穩的氣氛 ]
拍攝地點 : 廣東 佛山 季華園
[ 夜間拍攝色彩部份 ,燈光照明了建築的每一個角落,前面的樹林遮不住這建物主體的美 ]
拍攝地點: 廣東佛山 季華園
[ 晚間拍攝更要先瞭解現場燈光是什麼 ? 這會有色溫的白平衡問題, 此景是採用燈泡模式來現原景]
[若是不清楚或不能理解可將白平衡調到 自動模式 ]
『空間』
攝影是一種二維式的平面,要表現出三維立體就是要依賴透視感來構圖。
最常用的是線性呈現的透視,例如 利用縱深來表現空間,相對的水平方向接近平行面會缺乏視覺的對比。另外還有廣域空間透視是常運用在風景拍攝,此方式是利用空間物體的層次明暗來呈現廣域空間透視,例如景物中的遠山與雲霧層次感。
拍攝地點: 廣州 黃埔陸軍官校
[遠窄近寬的縱深拍攝就是一般線性呈現的透式]
拍攝地點: 宜蘭縣
[以斜線的田埂對應到遠處水平線的屋舍,在水面反映到天與房舍讓人感受到廣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