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台灣光復節,或許這一首「臺灣光復節歌」只有40歲以上的年齡有聽過,恐怕這首早已淡忘到九霄雲外,其中歌詞中的「不能忘常思量…..」,在大時代的巨輪下早已無人問津。
歷史故事一
臺灣與日本的接觸在官方資料,可追溯到中國明朝時正在向外發展的豐臣秀吉,
當時的豐臣秀吉為了擴張領地與資源,就鎖定了當時的朝鮮與南邊的臺灣和琉球,後來琉球被說服納入日本版圖,當時豐臣秀吉稱之台灣為「高山國」,而當地居民多為本土的原住民(北部凱達格蘭族與平埔族)少數漢人,不願接受日本的納入條件,這也是日本官方首次與臺灣的接觸。(淡水紅毛城內有此歷史文件)。
歷史故事二
若您有到過長野縣的長野市的善光寺遊覽,您不難發覺有一處神社就是紀念,「供奉日清戰爭陣亡者」,仔細再進一步瞭解其歷史,豁然發覺是天意還是巧合?!
長野縣的長野市在古代此處是日本信州,
信州善光寺與中國,朝鮮都是在歷史的時間軸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很有趣的可以去探討真的會讓人不勝欷噓,善光寺的佛由印度經朝鮮轉到日本長野(信州),到了清代朝鮮的學運內亂引起日本借機派以護僑兵出朝鮮,朝鮮向清求援,清海洋艦隊浴血渤海,當時戰敗才有後來的馬關割讓台灣與租借福建放棄朝鮮蕃屬國各項權力.-而最令人有趣的是 前往朝鮮的日本武士軍夫多是來至信州人,是歷史的因果還是巧合.最受到傷害的就是台灣了,這個陰影還是被政客拿來操作。
歷史故事三
說到這一段就是臺灣割讓日本後,昭和六年(1931年民國20年)當時日本要在”布政使司衙門”位置建造「台北市公會堂」(現在的建築名稱:中山堂),在當時有識之士的努力下,將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部分遷移至現在的植物園與圓山兩處,而植物園的部分則是布政使司衙門中籌防局的頭門、儀門、大堂與左右通廊房舍。
歷史故事四
講到這一段就是眾所週知的日本戰敗投降,而僅有短短不到五分鐘的臺灣區受降儀式就是在現在的台北市中山堂舉行,也就是日本拆了布政使司衙門(清代臺灣省最高行政官署所在地)而建的台北市公會堂。日本最後一任總督代表在此投降,真的好像冥冥之中有這樣結局的安排,就在日本為裕仁天皇登基所建的「台北市公會堂」,好比是臺灣對日本報了一仇。
未來的「故事」是什麼呢 ?
臺灣東北外的釣魚台將是臺灣、中國、日本與美國的情勢變化的角力演變,釣魚台的回歸到臺灣宜蘭行政管轄,這又會是未來的演變史……
畢竟歷史的恩怨情仇在大時代的巨輪轉換中,每一個國家與個人都有其時代背景的劇本,知其過去就能在未來的劇本中不致荒腔走板,弄得自己演不下去,而消失於舞台之上。
◎ 相關文章◎
《台灣光復紀念歌》
陳波 作詞 陳泗治 作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