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早在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二月


當時政府有鑒於傳統藝術面臨後繼無人之窘境,將正在為「籌設東北部民俗技藝園計畫」進而提升轉型為「傳統藝術中心籌設計畫」並定位為文建會附屬機構,正式成立於 民國91年(2002年)128日 ,配置有:傳統戲曲展演區、傳統工推廣區、景觀體驗區、傳統藝術傳習區將是以休憩生活結合了以藝術文化優質的型態體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是為了推動與保存台灣文化,其範圍涵蓋的有傳統的戲劇、建築、工藝、童玩、音樂、舞蹈、民俗雜技等類及開創傳統藝術良好的環境和人才培育的環境。


 



由大門進入看到一座銅雕『逗陣』,


老先生透過方窗擬望著對面老太太正與小孫兒的談話,




另外一位老太太也正在看著他們之間的對話。


三個人的視覺的交集構成快樂又溫馨的『逗陣』畫面。


外圓內方代表著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在正反兩面鑲嵌著龍鳳呈祥,


象徵著傳統文化訊息的傳遞。



服務中心也是一棟移轉重新蓋的建築物,


保持著原有的建築結構,


值得研究一下的傳統工藝最佳的典藏。


 



仿古的商業街道,


恍如隔世走到了過去三十年的街景。


 



 


!! 這可不是三十年代的人喔 !!


老闆答應讓我拍攝他那三十年代就很盛行的毛筆製作。




 



由餐廳室內向外的透視景觀




 


休憩餐飲的戶外景觀,


天氣雖很炎熱但不失其美的誘惑力。





路上走著走著,


看到水龍宮的迎娶陣仗讓周圍的觀眾目不轉睛的欣賞著。


 


 







 


這可以說是非常有傳統味的藝術,


層次面都高過迪斯耐的米老鼠可愛的造型﹔


與超過日本Hello Kitty的華麗服飾和文化藝術,


也就是欣賞的年齡層級更廣到老少咸宜。


 


 



 


在中國戲曲有分許多地方的代表,


唯有在台灣宜蘭發展的『歌仔戲』卻是閩南語的閩劇代表,


更是大陸閩南到目前都還沒有一個代表的地方戲曲。


更顯現中華正統的傳統文化是在台灣生根發芽,


並且茁壯到世界舞台都可以與國劇京戲並駕齊驅;


你可知道『歌仔戲』的發源地,


那就是在宜蘭。


 




 


二三十年代的麥芽糖餅乾就是孩童零嘴的最愛。


騎著單車手搖的竹片搖擺,


搭啦啦的聲音作響,


孩子拿著幾角銅板追著出門……..


 


 



 


台上一分鐘﹔台下可是幾年功喔 !





 


過去陀螺我可是高手,


現在嘛 ,可是倒過來轉……哇爛透了


 




 


可以當音琴的備長炭,仍然可以擊出美妙的音律。





 


在六十年代極盛行的布袋戲最後在電視上配合聲光與電腦合成,


已將布袋戲推向以科技的效應演出。





 


由屋簷往上飛翹的燕尾型可以感覺到就是傳統閩式的建築《文昌祠》。


 




 


抱鼓石或稱之門枕石,


其功能在於強化門的結構體,


一般傳統的建築物在門的兩旁都會有這樣的設計結構。


 


 




 



《吊筒》位於懸樑下的柱子,


其功能具有承接簷口的重量,


另一方面又因有許多工藝匠心所做出的蓮花或花籃樣,


就有另一種名稱叫作 『垂花』或『吊籃』。


 




 


 


三顧茅廬裡面躺的是諸葛亮,


可能製作的時候過於刻板,


若讓不知情的老外來猜,


這下就不是這樣的故事了…….


 





 


>>還有更多的照片還真的一時說不完呢 ......


http://tw.myblog.yahoo.com/jeff-blogissue/photo?pid=11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影者 的頭像
    影者

    生活妍影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