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意@東京』一書,
作者很感性的將東京街市包含食衣住行與地方文藝、
現代藝術等生活有很完整的敘述,
更能讓人體驗出東京人的創意泉源,
是如何在這急速變化與競爭進展中,
能夠有不斷的創新的意念產出。
在此書中有一段敘述東京過生活提到,
『懂得過生活,創意就能自然源源不絕』。
其中提到東京最迷人的城市風景,
在於以藝術的元素,例如
車站本身也就是公共藝術的展現空間,
這與台北和高雄捷運車站來相較,
在台灣兩大都會也有著同樣的創意空間,
但不知生活圈內的都會人是否也有此體會?
每當看到許多很平常的景物,
在專業攝影大師的鏡頭所呈現出的,
就是這麼的美,
這或許是大師早已懂得如何懂得去欣賞,
找到適切的角度與光影來拍出永恆的美,
也有如『懂得過生活,創意就能自然源源不絕』
這一段話吧!
用心觀賞運用攝影技巧與器材,
留下那令人讚賞與感受。
我也來試的去拍一些很平常的景物,
但也能夠希望拍到有美麗永留存的境界吧。
No.1 日夜相伴的九重葛與路燈
白天的九重葛在藍天為背景,
紅色苞片與綠葉與路燈上下為構圖,
到了夜晚就換成路燈為主角。
No.2 有如耳的蕈類
一株被颱風刮倒傾斜的樹幹,
其側身長出了幾片有如耳朵,
但依然還是不能聽到有誰會來救牠。
對角式的畫面構圖,
呈現出樹幹與草地之間的蕈類。
No.3 有小白宮之稱的管理處
圓形白色柱狀集合體的造型,
遠遠的就很吸引人們的注意。
斜約20度角度拍攝白色建築物配上藍天與路旁的樹蔭,
讓整體畫面強光照在白色建築物與前景樹蔭有前後的空間層次感。
No.4 白杜鵑
數位相機拍攝整片白色,
往往測光與對焦有時候都會失敗,
採用側逆光方向,
拍起來有陰影相襯而得到層次感,
測光找白與黑之間的灰部份,
輕按第一段快門不放,
再移動到構圖確認,
按下第二段拍下來。
No.5 粉紅杜鵑
拍攝手法與白杜鵑相同,
但發現白杜鵑搭配快門比粉紅杜鵑速度要快,
這是測光範圍因色階不同所致。
使用 M 模式就可以為創意的參考值。
No.6 流蘇花在逆光下層次感的拍攝實驗
此為仰角拍攝,
主體背景也是枝葉亦是藍天為底,
曝光 EV 調降 -1.0 EV,
使得主體背景更為暗些,
就能襯托出主體的層次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