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很優異的作品,
都會多看個幾眼,
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著讓人眼睛一亮的感覺,
除了構圖的嚴謹,
在光線的搭配都是讓人感受到那種立體美,
目前在台北美術館內有台灣百年攝影歷史特展,
『EYE OF THE TIMES 時代之眼』
其中有一區是[心象]展覽,
這一部份觀賞讓人有許多心動的感覺,
因為基於智慧財產權的尊重是不能現場攝影,
但其手法與觀察都是值得為喜好攝影者來揣摩學習。
在許多作品有時為了更臻於完美,
或多或少都會有照片小瑕疵修飾,
還有是另一種視覺的創意修飾,
當然最起碼作品並非乾坤大挪移的大修繕,
僅僅一個小小修繕就能將主題更臻於完善的作法。
No.1 亮度區線與相片篇幅以三條線劃出,
亮度的每一段都是以三段的為中心(1,2,3)為調整中心,
這樣的調整概念就不會抓龜走龞的困窘。
前一篇提到的相片亮度調整運用,
就可以來試著來玩玩看。
No.2 此為草皮上的陰影為主對映遠方大樹畫面,
當然草地面為2/3是為主體,
但現場已調整最佳程度使陰影更清晰,
有時還是有力不逮之時,
採用局部亮度調整就能將綠色陰影弄得更美。
No.3 這一張就是在 No.1 解說圖例的第2,3段調整曲線向微下彎,
色澤就會因亮度減弱而產生樹幹較清晰,
葉子在地面上有模糊得濃蔭之美。
No.4 這一張原先拍攝快門時間採用1/60Sec是很不妥,
因為許多都有過曝的瑕疵缺點,
直接使用色階調整與再調亮度曲線,
就可以將照片挽救回來。
另外因有前後陰影亮度的分布,
更能有立體的視覺感。
No.5 在有光影的物體,
若是角度很對的時候,
拍出來的內容就能吸引觀賞者的眼睛。
這一張是剛好有老師帶來的腳踏車,
不很經意的停放一下,
發覺到剛好有一道光就這樣穿過後輪,
並且有陰影在地面上,
許多同學也在其前後左右如蜜蜂般的採角度,
當然影者也不例外的拍了這一張。
No.6 試著以亮度來微調試試看,
是否能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調整時是在No.1 圖例中曲線的第3段稍微往上,
輪胎與地面的光線對照陰影就更亮一些,
另外腳踏板,帽子與手把都清晰多了。
希望小小的分享能對喜好攝影者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