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冬陽下,吹起來的風仍然帶有著寒意,
貓咪捲臥在牆角邊,根本不理會訪客的騷擾,
繼續享受著冬陽的溫暖。
No.1 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貓咪
No.2 裡[麵]坐啦~ 不招呼妳們了~
來到了中台灣的彰化鹿港,
走訪一家知名的手工傳統麵線,
因為在許多攝影專家與攝影愛好者,
非常喜歡這樣拍攝的題材,
來展現傳統手工麵線的美。
No.3 已經有許多仰慕者拍照致贈,牆面掛了一推攝影家的作品.
這一些過程完全都是真實材料,
當然不是道具,
這樣的情景正如在北台灣的新竹,
許多人拍[味衛佳]柿餅(註1)一樣的熱鬧。
No.4 正在捏 擠的將麵拉到整盤內.
與新竹味衛佳比起來當然不同的是手工麵線場地較小,
另外為了不打擾店家工作最好都要事先聯絡,
在參觀完之後要多買一些也表示感謝讓我們拍攝,
這樣的造訪才不會太沒禮貌也造成他們的困擾。
生產都在傳統的三合院裡,
走入手工作業場所裡,
屋內空間狹小都要小心,
可別撞翻屋內正在晾乾的麵線,
若真的不小心不但是店家的困擾,
製造出的麻煩者可要負責買單囉。
在生產作業的屋內有燒炭爐,
是為了除溼乾燥的作用。
No.5 林先生熟練的技巧一次拉六條.
店家老闆林先生在十年前就當選[台灣省製麵商業同業公會]
的第九任理事,當時是六十歲,今天看到本人真的看不出咧,
還以為是五十幾呢,真的可以說手工麵線製作過程人工的流程,
就是不斷的活動,真的練到青春永駐的境界。
No.6 精采的動作 這一張參加 內湖社大 作品成果展.
No.7
No.8 曬之前拉 與 甩
No.9 美妙的曲線
No.10 冬天裡較寒冷,一般都不會曬太久,因為冷麵質容易脆化.
No.11
No.12 光影下傳統麵線隨風擺盪.
手工麵線需要有一定的鹽份比例(註2),
因為手工麵線要拉甩很長,所以鹽的比例對,
麵線才能在甩很長後且在過程中又不易斷裂,
還能保有它的Q彈口感的嚼性,
接下來再用日曬方式的紫外線來殺菌。
另外手工麵線由於製作過程時間很長,
並且會經過多次的搓拉延展,
每個步驟都有太白粉來作區隔,
有些太白粉會在甩及乾燥的過程中減少,
當然也會有部份會留在麵線的表面,
所以煮起來的湯會較黏稠性。
手工麵線在煮的時後水要加多一點 ,
目的是要把麵線中的鹽分釋放出來,
所以煮完之後,感覺吃進口中的鹹度就已有了。
另外不訪試試將麵分開燙,
再放入煮好的湯裡,
這樣就可以變化出很多好吃的手工麵線料理~
也降低因太白粉導致的黏稠性與鹽的鹹度。
手工麵與機器製作如何分辨呢?
一般市面上多是機器製作的,而手工麵線價格都要比機器的貴,
手工麵線最簡單將麵攤開來有粗有細不是很均勻,
而機器的麵是粗細一致很容易就能辨別出來。
另外手工麵難與機器製作的量產能比,
所以想要買傳統的手工麵大多在雜貨店裡,
超市的雖標示手工麵但也多是機器大量生產的。
手工麵有 搓、揉、捏、擠、壓、拉、甩、曬 ,等繁複過程,
所以吃起來口感有嚼勁韌性會比機器感覺的粉散於口中,
是完全不同的口感。
No.13 隱隱約約 見到門上 [和氣] ,這樣的古早味已難多見了!
No.14 世代傳承
說到傳統手工麵是何時傳入台灣的呢?
據傳是約於清朝時傳到台灣的,
當時有漳州、泉州、福州等三派,
其中漳州和泉州是屬同一種做法,
此派系做法因為有使用米糠所以製作較為簡單快速,
麵線煮起來的麵線湯頭會有黏稠一些,
鹿港的麵線製作也都是來至漳泉兩派的作法,
所以又被稱之為『本地麵線』,
以台語來說就是『本地仔』。
(註1)2009.11.06 新埔鎮風味的柿餅
[鏡頭下的台灣之美]攝影展的DM,其中有一塊區域就是近期將最夯的攝影主題[新埔風味的柿餅] 看到此一幕想到去年也曾到新竹新埔鎮的味衛佳,這幅是柿子手工製作成柿餅現場參觀的休憩農場,當然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與團體到訪拍攝最佳之處,因為主人也很熱忱的歡迎與配合當一下麻豆。
(註2) 感謝 式微的傳統產業
格友 麵線 於2012/01/29在本篇回應提供 麵線加鹽的目的正確的概念與料理麵線避開黏稠的方法。原先PO文防腐的說法不是很正確,
在此向閱覽過格友們致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