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台北的夜空裡,
是一個無月光有星空點綴的天氣,
東方天際連續約有三小時多的雷光閃爍,
估算雷雲高度約有三千公尺以上,
應會是雪山山脈接近宜蘭的範圍。
No.1 無聲響的春雷
連忙的拿出相機與三腳架,
跑到頂樓陽台擺向東方拍攝,
起先想用廣角採慢快門2分鐘時間來曝光,
結果失敗,
在城市裡的光害嚴重,
遠處雷光閃電也如閃光燈的多次曝光,
當然照片會有慘白一片,
所以星光與雷雲閃電可就要好好的來思考,
如何來層次曝光的手段來達成,
這作業留到下次有機會來玩吧。
No.2 127秒曝光還見到微弱短短的星軌.
為了主題畫面考量,
還是使用長鏡頭,曝光時間為了捕捉閃電而定4秒,
不斷的拍攝操作使用快門線,
連續拍了約一百多張,
就從拍攝瞬間有雷雲閃電較精采的挑選出來。
No.3 在台北的東方有雷雲閃爍約有3小時之久.....
雷電在許多人都很了解,
在古代裡人們對雷電都是抱著神秘的想像空間,
雷電對於地面建築有會有相當的破壞力,
1688年,法國人馬卡連在《中國新事》書中寫道:
「……屋頂的四角都被雕飾成龍頭的形狀,
仰着頭,張着嘴。
在這些怪物的舌頭上有一根金屬蕊子,
這金屬蕊子的末端一直通到地裡,
如果有雷打在房屋上,
它就會順着舌頭跑到地裡,
不會產生任何危險。」
No.4 龍張嘴吃雷......現代可以用龍鬚還比較有藝術...
由此紀載可以看到16世紀的老祖宗,
就已懂得避雷針的運用,
所以中國的生活科技結合生活文化的這一種藝術結構,
也讓人感嘆過去中國人的智慧。
另外大家在小學課本裡都有讀到過,
富蘭克林利用風箏在大雷雨中作了吸取天電試驗的故事。
1753年富蘭克林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這也晚中國一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認為雷擊跟天譴有關,
比如做了不孝之事,天公震怒將犯罪之人五雷轟頂以示懲戒。
而在歐美也同樣是有過類似的觀點,都認為雷電是上帝之火。
在氣象學中閃電是雲中電荷釋放高能量,
將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產生衝擊而形成的聲波,
聲音和光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在空氣之中,聲速大約為340米/秒,
例如見到閃電到聽到雷暴聲是3秒鐘,
發生的點大約=340 X 3 就是距離您有1020公尺 ,
簡單的來說是每間隔3秒一公里(或5秒一英里)。
No.5 為了要提高感光度,將ISO拉到 1600試著來拍攝.
No.6
No.7 採取長焦鏡頭來取畫面
No.8 偶有機會捕捉到閃電的那一瞬間.
No.9 一場無聲的雷雲秀 就讓影者拍了一小時.....
此次拍攝只見雷光在高空雲中閃爍,
根本聽不到雷聲,
所以遙遠的很,
況且頭頂上的夜空還是薄雲稀少的星光點點,
這是屬於高空雲中放電,
這樣拍攝當然是安全的。
與最近新聞報導桃園機場跑道遭雷擊,
破洞約有20公分的直徑深有15公分,
這次桃園所遭到的是『雲地間放電的形態』,
這一類形有在地面上作業的行為都是很危險。
例如在南投縣信義鄉東郡大山,
今日上午在一處平台遭到雷擊,
傳出三人受傷,向消防隊求援,
經過確認,遭到雷擊的登山客有兩人。
回過來講到這高空雲中放電,
雲中放電(英語:in-cloud lightning)
在0℃層以上(15000英呎)4572公尺,
即空氣溫度下降到冰點的高度以上,
您若搭乘飛機往下望,
(一般民航機都在一萬公尺的高度,冰點約-50℃)
下面的雲層在空氣中就是接近零度高度,
雲內的液態水變成冰晶和過冷卻水滴(達0℃卻來不及凝結就落下的水滴)。
由於空氣的密度不同,造成了空氣對流,
在這些水滴或冰晶摩擦碰撞的過程中產生電荷。
如雲內出現兩個足夠強的相反電位,
帶正電的區域就會向帶負電的區域放電,
結果就產生了雲內閃電(in-cloud lightning)
或雲間閃電(cloud-to-cloud lightning)。
風暴細胞內如美國中部龍捲風八成的放電過程屬於這種類型。
原子最外層是電子層,
當電子游離出去空下位子,
這原子的電荷離子結構就成了帶正電。
反之原子最外層是電子層多塞了一個電子,
這原子的電荷離子結構就成了帶負電。
通常熱氣流上昇,
空氣流動很快,雲底端會形成帶正電荷,
相對的地面就是負電荷。
累積到一定的能量就會借有水氣引導,
向地面放電。
雲中放電則是在雲的密度結構不同時,
在氣溫急遽變動產生氣流,
則氣流在雲中摩擦碰撞的過程中產生電荷,
所以會見到雲中會有放電的景觀。
雷電是大自然界的現象,
甚至於活動旺盛的宇宙星際中,
您也會看到許多令人好奇與神秘的閃電報導,
或許在最親近的地球裡,
在安全可許範圍內觀賞雷電的大自然,
也是一種生命中激勵的賞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