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安平古堡一是台灣第一座城堡,
也是台灣建築史上首先引用磚為結構的建材。
古蹟類別:城郭
No.1 安平古堡自荷蘭創建後歷經明鄭,清朝,日本
到現今的民國已有380餘年的滄桑歲月。
No.2 最早的熱蘭遮城,當時位置能控制台江出入港口,
由於缺乏磚石建材,而採用砂土與木板建構,
當時稱之為『奧倫尼亞城』直至1627年,
重新改建採用磚石建材結構,完成後改名為『熱蘭遮城』。
(照片翻拍 安平古堡史蹟紀念館油畫)
No.3 安平古堡全圖 (摘自安平古堡官方DM)
歷史緣由
1624年為荷蘭人建造,台灣第一座城堡「熱蘭遮城」。
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將此地改名為安平,
熱蘭遮城也改稱為「王城」或「臺灣城」,
地名自鄭成功入城後因紀念他的故鄉改稱之安平鎮城。
No.4 台灣城殘蹟
古堡平台歷經滄桑早已非原模樣,
唯有城南牆殘壁邊殘存七十多公尺長的外城牆,
仍是1624年當時的磚牆,也就是台灣最早的城牆。
No.5 台灣城殘蹟邊上可見到[鐵剪刀]的遺蹟,此又稱之為[壁鎖],
此功能是穩固樑壁預防脫離。因早期城壁磚牆結構採用糖水,
糯米汁與蠔殼灰砂等搗合(當時沒有水泥),此稱之為三合土,
因為先民稱荷蘭人為紅毛番,
所以荷蘭人的三合土方法被另稱為[紅毛土],
因為此一建材技術引入台灣,
水泥這個名詞在當今的台語仍用[紅毛土]。
No.6 老榕樹隨著歲月已牢牢的攀住在紅磚牆面。
No.7 斑駁的紅磚牆面為1627年建構與1975年修建紅尖塔頂,
也算是在歷史上劃下註腳的印記。
No.8 鄭成功入台後進駐城內,當時為了方便出入在南牆面開了一扇門。
No.9 來到當時鄭成功經常走過的這個地方.....
台灣建築史上第一個採用磚為建材結構材料的建築,
不但是台灣最早的城牆,也是台灣開始有磚窯業,
也為台灣開始有磚瓦房的建築結構。
No.10 西元1930年日本舉辦台灣文化300年,整建後的荷蘭城堡為目前所見樣貌。
¯背景音樂 : 安平追想曲
十六世紀荷蘭於大員常有海運往來時空背景下,台灣原住民與荷蘭人的這一段戀情,而有了下一代的女兒當然也就是台荷混血女子,故事敘說著女兒思念漂盪於海洋那一角落的船醫老爸。一九五一年發表,由陳達儒作詞、許石作曲的流行歌「安平追想曲」,「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的台荷混血女兒。描述雙十年華的私生女,初聽母親講起,才知父親是荷蘭船醫,當年遺棄了母親,只留下一個金十字遺記,留下無限的思情也因思古幽情感情豐富的詞與旋律,隨著歌曲的傳唱,一直流傳了下來。
◎安平古堡歷史◎
1622年,當時北歐的荷蘭是海上強權國家,
No.11 翻拍史蹟館 16世紀荷蘭航艦
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澎湖,來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
明朝天啟3年(1623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
明朝天啟4年(1624年),與當代中國明朝海師激戰了八個月以後,荷蘭人和中國官方達成協議,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台毀壞,而於轉移至臺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佔領。
荷蘭人為了建造永久性的官方城堡在「一鯤鯓」,修建台灣第一座城堡「熱蘭遮城」。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No.12 1662年鄭成功進熱蘭遮城後,改內城為內府,百姓稱之為[王城] 。
明朝永曆16年(1662年),鄭成功驅走荷蘭人,籌策反清復明大業,故又叫「王城」,也將此地名改成安平鎮城。
清康熙22年(1683年)清軍入臺後,政治重心移至現台南府城內,城堡改為軍裝局,因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
清同治12年(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
No.13 日昭和5年(1930年)日本海關因官署宿舍設於此,
並將清水師在台的古砲遷至此處,於舉辦台灣文化三百年供人觀賞。
翌年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運至「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
No.14
日昭和5年(1930年)日本海關因官署宿舍設於此,修建殘破的古堡,目前立於古堡眺望樓台就在當時日本海關的建築之一。
No.15 古堡洋樓現為史蹟紀念館。
民國86年(1975年),重新整修環境,在日本修建的瞭望台上增建尖型屋頂,牆面漆成白色宛如燈塔,原荷蘭堡洋樓闢建史蹟館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
(資料摘自網路整理編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