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攝影學會 張照煥老師閃燈教學是一把罩,
張老師會告訴你:[攝影拍照記得帶閃光燈,寧可帶了後悔,不要後悔沒帶],
還更精要的說[白天比黑夜更需要閃光燈]。
8月6日台北市內湖社大志工宜蘭一日遊活動,
當天是一個很炎熱的陽光普照的好天氣。
在拍攝場景有時在畫面裡常會遇上有陰影與陽光照射明亮處,
因此有了高低反差很大的光影現象,
陰暗處補光的需求這時就變成很明顯的需求。
這一篇主要是分享閃燈在高低反差很大的情況使用,
與一般會有人聯想到半面漸層使用,
仍然會有些差異,
因為半面漸層就是以高亮度部份壓下(ND8、ND64),
結果是暗部曝光快門變較慢,
手持還會有晃動模糊問題等。
這與純暗部不足部份閃燈純補光效果就比較直接與簡易。
當然也有人會說回去 PS 後製就好了,
針對此一設定選項來分析分享。
也有人會很高興的說:
[我的手機 可以拍出來耶! 不像相機這麼麻煩 ]
這話也沒錯,目前手機都採用 HDR 技術,
所以拍起來看起是可以,
但詳細來看 顏色、景深、明暗立體層次的視覺感還是稍嫌不足。
雖然最後你會覺得閃光燈帶著很麻煩,
但拍出的畫質會給你最好的回報,
若要拍出你想要的有趣或創作畫面,
當然會讓你更得心應手。
接下幾張畫面來分享相機設定輸出與後製結果,
明顯的差異的部分,希望對你有能參考與幫助。
一般拍攝,明暗反差很大。
相機設定 JPG 輸出再Photoshop HDR 後製,
你是否發覺暗處畫質較粗不夠細膩。
相機設定 RAW 輸出,畫質雖較 JPG 轉 HDR 好,
但整體畫質還是不很好。
現場採用機上閃光燈,閃光燈轉頭向暗處,採用M 閃燈出力模式拍攝。
畫質較前幾張沒有閃燈的還要優質自然。
相機RAW 設定輸出,加機上燈補光,經調整就能調出較優質的畫面。
在明暗分際很強烈的高低反差下,
依然可以拍出如肉眼所見到的曝光畫面........
左邊陽光直照射較亮,
右邊為陰暗處採用閃光燈轉頭約60度位置,
也就是2點鐘位置並將閃光燈內的擴散板拉出。
針對光不足部份來補光有很多種方式,
閃光燈可以說是最方便簡潔的器材,
通常畫面較暗當然可以用慢速快門曝光,
但在同一畫面裡有高低反差現象,
將暗部提昇才是根本解決,
否則事後的後製作業,
暗部的處理就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優質的表現,
所以你會看到攝影專家對於暗部的處理就是要適切曝光達到效果。
註:
(HDR 高動態範圍_曝光範圍肉眼可由-1EV~25EV,相機曝光範圍 6EV,所以相機曝光無法與肉眼所見相當)
(閃光燈 手動出力模式 Manual 1(Full)、1/2、1/4、1/8………..1/64、1/128)
(閃光燈 擴散板為閃燈內可拉出一片半透明壓克片,其作用為廣角端拍攝用,譬如拍攝團體照要讓光均勻分配到左右,避免暗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