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長期的角度思考做決策,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通點。像是全球財富排名第1的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趙驉B2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以及英特爾(Intel)的前執行長葛洛夫,都是這樣的人;還有像是著名畫家梵谷及音樂家莫札特等,因執著長遠的理念,雖然在生前窮困潦倒,卻留給世人深遠的影響;其他像是著名的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等,同樣是以長線思考的方式來規畫職業生涯,這些多元化的成功案例,都在在證明具有長期思考的重要性。

長期思考 做好準備

人類經過20世紀的文明大躍進之後,現在,一般人平均的生活,已較19世紀前的皇宮貴族過的生活還好。舉凡能在數小時之內帶你橫跨太平洋的飛機,在數秒鐘之內與遠在大西洋對岸的客戶通電話,或是透過電子郵件傳遞訊息,靠它到數百公里外的地方泡溫泉的汽車,這些即使是當時的皇親國戚傾家蕩產都無法享受到,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你我來說,都是舉手可得的服務或產品,也為現代人的生活帶來相當大的效用。


 


不過,也因為現代社會運作步調加速許多,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類來說,從未擁有如此既深且廣的知識;同時,也面對著不確定的未來,以及更複雜艱鉅的挑戰;也因此,一般人面對事情的第一反應,常持不敢置信的態度,總是認為某些事情不會也不可能發生,例如石油價格不可能崩盤,或是冷戰不可能會結束等。

事實上,人類面對如此不確定的未來所可能帶來的挑戰,有另一種面對它的方式,那就是:思考在先,做好可能的準備以迎接所有可能的挑戰,而情境模擬(scenarios)就是一個相當有助益的工具;利用這樣的工具,人類可以試想明天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的景況;如此一來,就能夠幫助我們對於目前所處環境有所認知,進而調整自己的腳步,以因應未來環境變化。

比爾趙鰴o一位哈佛大學休學的高材生,在1975年創立微軟(Microsoft),他位居全球首富地位長達10多年之久,他領軍的微軟公司所生產的視窗系統以及辦公室應用軟體,不僅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市占率最高,更造就微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並為他帶來令人無法想像的財富;很多人都把比爾趙鱆漲迄N歸功於他過人的聰明才智;但是,比爾趙鬙i不這麼認為;依他個人的看法,他在商場上的成長,主要與他將所有心思專注在長期的目標達成上,而非令人分心且可能誤導未來方向的短期事務上。

這樣考量長期目標的思考方式,並不需要特殊的聰明才智,它所需要的是專注奉獻的精神。他認為,做為一個領導者,你必須不斷地問自己,例如我們所採用的科技,是否可以長期運用?我們所採取的客戶關係及配銷策略是不是長期目標?我們公司內部的薪資及獎勵措施是不是能長期適用?

這樣的自我反省,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試煉;尤其是當所有的業績數字都顯示該公司正處於高峰的時候,如何發掘改變的迫切性,使得自己仍有機會做適當處置,以因應未來的變局;這樣的改變,在公司營運狀況正常時,尤其不易;因為,一般人會認為,現在的業績這麼好,怎麼可能會有什麼問題;殊不知,一些結構性的改變,正逐步侵蝕公司的未來競爭力。

產業結構改變 短期難以查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公司營運業績狀況良好時,若部分員工提出公司營運預警時,常會被其他人駁斥,認為是杞人憂天,或是危言聳聽。不過,因為這些結構性的產業環境改變,大都不是 三兩 天內就發生的,而是需要長期間醞釀,而一個組織在因應結構性改變,需要時間完成;就像是鐵達尼號,由於船身龐大,無法說轉向就轉向,必需有足夠的時間改變航向,才能避免撞上冰山。

組織調整也具有相同的道理。以輪胎產業為例,米其林(Michelin)在1948年將輻射層輪胎(radial tire)引介到市場上後,一直到1980年代,輪胎業者才大量關閉生產這種車胎的工廠;在這段期間,輪胎業者花了好幾十年的時間才發覺輻射層輪胎的銷售狀況走下坡;也因為反應速度太慢,使得Firestone不得不賣給競爭對手;同樣的,美國的汽車業者也是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認知像豐田汽車等日本競爭對手在製造上的優勢,不過也是為時已晚,才會造成今年通用及福特汽車的困境。

IBM
輕忽個人電腦 代價慘痛

IBM
也是一項顯例。IBM是個人電腦(PC)的發明者,在PC發明後20多年間,IBMPC部門始終無法扳回虧損命運,最後弄得不得不退出這個市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IBM輕忽了電腦產業結構性的改變。

回顧20多年前,PC1980年剛要起飛時,因為IBM認為大型主機(Mainframe)仍將是主流,因而,沒有用心經營PC市場;沒想到,後來PC會有如此爆發性的成長,也因此讓其他廠商有可趁之機;其中,最大的受惠者就是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以及惠普(HP)、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s)等;等到IBM發覺不對勁時,為時已晚。

如果,歷史能夠重演,假設當初IBM認真思考萬一PC大受歡迎時,自我本身的營運將如何因應,而做過情境模擬並思考權宜之計,也不至因為日後PC大行其道,大型主機日漸式微,加上PC產業競爭激烈,價格快速下跌,使得IBM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當時,因為輕忽產業環境改變,使得IBM這個藍色巨人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執行長艾克斯(John Akers),也因而下台。之後,找來曾當過RJR Nabisco執行長及麥肯錫顧問的輕粟S納(Lou Gerstner)掌舵,將IBM從一個大型主機的製造商,轉型為一個提供軟硬體及網路等全方位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才使得營運出現轉機。這位從1993年到2002年擔任IBM董事長兼執行長的Lou Gerstner,成為挽救IBM的英雄;在退位後,他將讓IBM起死回生的經驗出版成書,名為「誰說大象不會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英特爾進軍CPU 重要抉擇

相對於IBM因輕忽產業結構改變而遭重大挫敗,英特爾(Intel)在1980年代進軍中央處理器(CPU)的故事,則是長期思考的代表性案例。

回顧1990年代,當時的IntelMicrosoft2家靠著Pentium CPUWindows作業系統,在PC產業軟硬體創造幾近獨占的地位,並稱為為Wintel聯盟(Windows + Intel Inside)的PC產業巨人;Intel前執行長葛洛夫(Andy Grove),在1997年曾獲選為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的年度風雲人物;葛洛夫不僅讓摩爾定律成真,也讓Intel成為1990年代年複合報酬率高達近50%,為報酬率最高的個股之一。

不過,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英特爾及葛洛夫成功的一面;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1980年代初期藉由長線思考方式,為英特爾奠定日後成功的基石。回顧1980年代初期,日本半導體業者藉著大量生產及技術優勢,在記憶體生產的成本上遠遠低於英特爾,打得英特爾豪無招架之力。


當時,創辦人高登莫爾及葛洛夫經過謹慎的思考及討論後,決定退出記憶體市場,專注在毛利率較高的CPU生產上;這樣的決定在事後看來相當正確,不過,在當時,由於PC產業仍在萌芽階段,CPU仍是個較小的市場,記憶體才是個大市場,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這二位全球半導體界教父級的人物,就是利用情境模擬的方式,加以長期為思考的焦點,為英特爾做出重要而正確的決定。

長期思考不僅在企業經營上相當重要,同樣的,對於很多其他的人生抉擇也是相當重要,投資即是其中之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他是投資界教父級人物葛蘭姆(Ben Graham)最傑出的門徒。

當有人問到市場價格變動的意義時,他的名言是,在短期間,股票市場是投票機器,不過,在長期間,股票市場則是個體重器;因此,在短期內,整個市場或個股可能因為市場過度樂觀或悲觀,而將整個股票市場或個別公司股價炒得過高,或是打得過低。不過,長期來看,只有公司創造股東權益的能力是決定股價的終極依據。

如何靠長線投資累積財富

另外,根據葛蘭姆的說法,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心態;投資者的心態永遠想在股價合理時買進公司個股;投機者的心態,主要是想從股價的變動中獲利。

以此觀察,目前股票市場短線的參與者,大都屬於投機者,希望賺取股價變動的差價。不過,由於股價變動在短期內相當難測,因此,從賺錢的機率分析,並不會特別有利於短線操作的人;相對的,類似巴菲特等投資人的認知,都以為公司的價值與該公司在營運上的發展有關。

長期間,股價與公司價值,將會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也是成就他傲人投資成績的關鍵所在;投資人或許可以據此調整自己的投資心態,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在投資勝算的機率;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情也可以較為放鬆,不因每天股價波動而受影響,這樣的長線思考,可說是一舉數得。

長短期之間的衝突及抉擇

在經濟學上,探討儲蓄這個議題時,常用的解釋方式,即是你必須放棄目前消費可能產生的效用,享受未來更多的效用;銀行所付的利息,即是用來補償目前放棄消費之用。同樣的,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在做抉擇或決策時,也常面臨相同的情況,是要選擇短期較小的效益,亦或是長期更大的效益,而這也是長期思考的價值所在。

在我們生活周遭,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抉擇,舉凡是政治人物在政策上的短線操作,或是企業經營者為求短期營運績效,而寧可犧牲長期利益;此外,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而死背課本內容,不求甚解;賣咖啡業者為刺激短期間的業績而降價競爭,卻忽略消費者重視的品質等,都是為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長期利益的例子,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在選擇長期及短期利益時的做法。

老虎伍茲長線思考 再展雄風

不過,若將時間拉長來看,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捨短期而就長期,才得以成就偉大的事業。近年來,每年都是體育界最會賺錢的老虎伍茲,更是捨短就長的另一代表性人物。

改善(kaizen)這個日本字對於西方國家的高階主管一點都不陌生,字面上的意義為不斷追求進步,伍茲追求卓越的精神與kaizen的意念完全吻合;在19974月,在他21歲的年紀以破紀錄的成績拿下名人賽的冠軍,震撼了全世界高爾夫球壇;當眾人還在討論他是如何辦到時,伍茲居然告訴他的教練他要改變揮桿動作,由於他才剛拿下眾多人夢寐以求的冠軍,這樣的舉動,的確是出人意表;不過,對於伍茲來說,他所要追求的,不是短期間的成功,而是長期間的傑出表現;這樣的改造總計花了他近2年的時間才完成。

在這段期間,他只拿過1個錦標賽的冠軍;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多數人可能會放棄原先的理念,選擇走回頭路,不過,他選擇堅持下去,也因為犧牲近利,追求更美好未來的選擇及堅持,讓他從1999年到2002年間,創造了許多燦爛輝煌的紀錄。

這種執著於長期利益的思考方式,是老虎伍茲成功的策略;這樣的策略,正是長期思考的意涵,對於投資人在做理財規畫及投資決策時,是相當重要的元素。


 



 


 


美 國 國 際 投 資 人 信託
American Intl. Investors Administration, LLC


獨立理財顧問    高國峰


http://www.investors-trust.com


***我的價值在於協助您作風險控管及資產穩定增值,而不是創造奇蹟***


此編為顏昌榮 e-mail 中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影者 的頭像
    影者

    生活妍影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