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在北台灣有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的地名,根據台灣地名沿革編著者, 洪敏麟 教授的解釋,在台灣的地名中,凡是用「堵」為名的,都和漢人墾拓時為防止、抵禦凱達格蘭族的侵犯有關。但這也是為什麼原住民如何被漢人一路追趕入山,後又在日據時期又是另一種高壓統治,最後終於在這塊土地上變成少數民族的血淚。這些都是過去400年間台灣的人文歷史的一部份,但在現今已無法在遺跡上看到堵的型態,而就是見到村鎮聚落的發展痕跡。
[隸屬國防部聯勤眷村的管理編制為一般軍眷]
在近代的另一個民國30年代至70年代的眷村,也在都市發展中逐漸消失,而這些眷村都是國共戰爭的時代背景中的歷史產物,同樣的是眷村的殞落也是現代社會中族群融合的結果,但這些歷史的產物也是留給後代子孫,瞭解到台灣500年來先民與近代前輩只是先來後到的族群融合演進史。
[眷村人都已遷離,偶有眷念這第二故鄉的老伯伯會來此走走]
這裡是台北市莊敬路與信義路五段的一處眷村公園,現在只留空屋與部份給業者開小吃店,走到這裡可以嗅到過去老竽頭的生活聚落,過去在台北世貿與台北101這一片廣大的地區原都是國防部445兵工廠與聯勤總部,當時這一處眷村就緊鄰這區域,這應屬當時老兵的第二個故鄉安身立命之處。
[昔日為眷村已在時光流逝中漸被淡忘他的身影]
[在巷弄內的看板以取代那個年代的精神象徵]
[後門防火巷在餐前可能都可以嗅到隔壁家今天炒什麼菜]
[倚望著藍天,這裡已是老兵真正的家]
[門戶相依相臨,人情味濃厚,也是敦親睦鄰真實的寫照]
[樹根攀附越牆已逾半甲子光陰]
[時代的演進,人們走過的歷史必留下痕跡 ]
[老兵與其眷屬的生命里程中第二故鄉更勝遠久於故鄉處]
現在這裡偶有幾位攝影愛好者來這裡取景,
也宛若回到那個年代。
『後記:上精選的感謝』 綠色斜坡引我進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