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有一座Paper Dome 紙教堂,或許有許多報章雜誌與許多愛好攝影者都有過採訪與記錄,這紙教堂由日本遷移入台灣南投此處為永久建築,當時也正好碰上了2008金融海嘯,財源困窘無耐的苦撐經過。
No.1 紙教堂夜間景觀
緣起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坂茂是一位建築師與三百多位義工創建了紙質圓屋,當時座落於神戶市長野區的野田北部,它打破了族群,跨越了宗教,為當時日本社區重建過程中,也是人們心靈與精神生活的互相扶持與鼓勵慰藉為扮演了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場所。雖然當時有媒體影像有相當的內容報導,但一般的新聞是以創新的紙製造出來的圓屋為報導重心,當然也有一陣子的好奇騷動漣漪。
No.2 紙教堂內為半圓形與圓形座椅,除了椅座支撐座外,都是紙質製品.
2005年,我國台灣重建社區人員受邀前往日本參加日本阪神地震十週年紀念,兩國民間團體互相彼此交流社區重建的經驗。一行參訪到神戶市長野區的野田北部時得知Paper Dome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即將拆除,其間訪問團的團長也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先生,提出 Paper Dome 移建在台灣南投的構想,也正好也是九二一地震災區,作為日後兩國地震災重建的交流中心,也獲得日方的支持,也就這樣使Paper Dome的夢想舞台,能在未來新故鄉台灣南投延續著新生命。
No.3 入園50元遊覽是值得的喔,只要您瞭解與深入探訪就有超值的感受.
No.4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先生
No.5 董事長廖嘉展先生接受內湖社大發現台灣鄉土文化之美班的學員致意.
內湖社大發現台灣鄉土文化之美班的學員,在晚間7:48抵達埔里鎮桃米里的新故鄉社區,購買了團體票後陸續進入到期盼已久的紙教堂內,來目睹國內媒體新聞曾報導過的這一棟建築內與外的每一處。此時很榮幸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先生本人親自到現場,來為我們講解投入社區發展的歷程與社區產業、生態社區理念和營造出社區文化交流場所,成為社區良性互動的平台,也是夢與力的所在。
No.6 董事長廖嘉展先生凱凱而談社區發展的歷程與願望.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先生在社區發展真的是不餘於力,竟然將自己的家產抵押來全力挹注此一公共事業,真的是看到了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人。
在Paper Dome 由日本移入台灣當時,日本方面與基金會的業務承辦人,都沒有貨物進出口或知道有相關項目經驗而報的是新品價格,在貨物價額都依當時1995年興建報項,由於進入到我國海關時,依法繳交貨物稅20餘萬元台幣,在財物困難之際董事長 廖 先生還是要撐一下讓這日本贈與的建材順利進口。
No.7 紙教堂在夜裡的光芒.
No.8 紙教堂的座椅
No.9 紙教堂中的圖騰,這是天主教與基督教共同所被認同的.
黑色代表黑暗紅色代表著耶穌基督的聖血,
藍色代表著自由,紫色代表著幸福,外圍紅色代表著愛.
中間的綠色人形就代表著希望.
雖沒有明顯的十字架或是聖母瑪利亞但其代表意義都為被認同.
No.10 小朋友毫無忌諱的嘻樂玩開來了.
2008年,正遇上金融風暴許多企業都緊縮銀根,飄洋過鹹水的 Paper Dome,也在資助有限的窘困財力下,廖董事長還是完成在埔里鎮桃米里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完成移築工程,使得 Paper Dome 在台灣也有了新的名子『紙教堂』,積極的延續新生命與展開未來的夢想。
No.11 仰望天花板
No.12 近觀座椅
No.13 教堂旁邊的休憩區,夜裡與邊旁水塘倒影,整體感覺很恬靜優雅.
No.14 遠處餐廳建築物.
No.15 休憩處的一角落.
民國88年(1999年) 2月,開始創建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目的為社區創造夢想與昇華的社區文化。之後同年九二一震災後原埔里鎮桃米里原有369戶中就有半數168戶全倒而半倒的有68戶,此一災變『新故鄉』接受社區邀請進行重建工作,在此期間經過社區生態資源實地訪查發現該區擁有台灣原生蛙類有23種與56種台灣蜻蛉,積極的以生態維護與社區重建發展,規劃出地方生態觀光產業與人文社區發展,結合人文與環境生態的社區讓更多人願意到此一遊,有個知性之旅。目前桃米已有30位生態解說員也成立合法經營的民宿有20多家,為了維護生態環境有兩座污水處理池與廚餘回收場,更令人讚嘆的是重建中也打造了25座家戶型生態池,還有三條生態河道。這一些正是廖董事長說的打造出合於生態與人文的社區發展,使得住有品質還是能吸引更多的休閒消費者願意到此,更能促進地方發展也帶來社區民眾的財富來源。
《官方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