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縣礁溪二龍村的龍舟進競渡已約有兩百年的歷史,





在前一篇談到端午節競賽中此處有不同一般傳統文化,





 






No.1 民眾報名登船體驗划龍舟,





[]龍船者今年主辦單位致贈二龍競渡紀念馬克杯一只。





 





這故事說起來真的有一言難盡,





在當天賴峰育口述與他個人自掏腰包出來的刊物也有詳情介紹,





這裡就來簡略的整理一下。





 






No.2 當天賴峰育口述二龍競渡的歷史與遊戲規範。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這是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精髓,





也從字裡行間看到不一樣的龍舟競渡。





 





◎綿延的歷史◎





 





有到過宜蘭的蘭陽博物館參觀過,





是否對葛瑪蘭文化稍有一些印象,





因為蘭陽博物館的標示就是以噶瑪蘭人照型。





距今1300年到800年間的淇武蘭就有噶瑪蘭人在此生活,





600年至100年前蘭陽平原最繁榮興盛時期,





於今日因子口溪整治與北宜蔣渭水高速公路的河道工程,





發覺淇武蘭遺址,此遺址還正在挖掘當中,





不難發覺遺址與競渡地點幾乎都在1公理半徑範圍內。


 






No.3 紅與綠的「洲仔尾」、「淇武蘭」已是二龍村的代表。





 





百年前二龍村是噶瑪蘭人聚落有





「淇武蘭」、「番割田」平日生活之閒暇的活動,





有邀船娛樂逐漸形成當地民風特色,





這當然與漢文化龍舟競渡是毫無關聯,





當時的船隻也不是今日造型的「龍舟」,





而是平日來往二龍河上的舢板或是載貨用的紅頭船。





 






No.4 龍身魚頭的龍舟





 


兩百年前漢人逐漸移居下游的新生地「洲仔尾」,





由於上游淤淺之故,邀船地點便逐漸移向下游,





也演變為「淇武蘭」、「洲仔尾」間的競賽。









No.5 祭江 ,這樣的畫面相信還沒有第二位有這樣構圖解說。





 


過去不時發生村中婦女打水洗衣時溺水與孩童戲水滅頂的情形,





居民認為可能河中有「老大公」的「歹物」作崇,





便決定打造龍舟進行超渡這河裡的好兄弟。









No.6 演變至今與屈原龍舟競渡結合的文化,





可以說是600年的噶瑪蘭人精神文明與漢文化結合。





 





在這兩百年來的漢化影響,





由船的首、尾、槳都繪有太極圖飾,





都是希望能鎮壓、辟邪、求平安的目的。





隨著漢人以紀念屈原為文化背景的端午節慶活動,





也被帶入淇武蘭的生活中也成為奇特的地方文化。









No.7 礁溪的龍舟競渡帶有祈福與邀請禮儀的地方特色文化。





 





早期傳統競渡是為期十二天,時至日治時期,





因日本人不鼓勵這樣的民俗活動,由十二天減為六天,





再由六天改為四天,最後只剩兩天。





 






No.8 因為漢民族文化的撲天蓋地的意識,





讓許多人忽略噶瑪蘭人精神文明生活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臺灣光復後仍是農暇時舉行兩天競渡的活動。





直至民國54年林趖先生擔任村長,





將競渡更改為端午節一日舉行完畢。





 







No.9 奮勇向前是耐力也是毅力的美





 





到了民國71年,縣長陳定南先生。





擇定在二龍河現有二龍競渡為基礎,





舉辦全縣龍舟錦標賽,





二龍競渡已經演進到整個礁溪鄉各單位的龍舟會賽,





此時二龍村也由一地方昇華到縣級單位,





所以參賽者不再限於淇武蘭和洲仔尾,





早期女性是不能登船的,現在也都一一解禁,





使用與練習亦較為多元化,





上下兩庄的傳統競渡方式仍然被流傳下來。





 

 



No.10 礁溪現代的龍舟已順應現今兩性平等的觀念.


 



No.11  主辦單位的二龍風味餐區的水果.


 






No.12 二龍風味要事先於網路申請,





每桌10人一開始就很快報名額滿,





今年是50桌也就是含來賓共有500人的風味享用





 





這兩年由於鄉級政府對於二龍競渡舉辦有些意見,





似乎在賴峰育口述與出刊內容有提到,





官方與民間捉迷藏的要龍舟爭取主辦權,





或許是鄉政府因此活動而能有經費預算,





民間團體認為政府不太理解二龍競渡各個過程與精髓,





而忽視應有的傳統競渡項目,





今年下水與祭江傳統習俗儀式仍有民間團體舉行,





政府則是以負責競渡部分。





 



◎一窺龍船的奧秘◎






No.13 淇武蘭另一艘龍舟


 


二龍村的龍舟全是以台灣紅檜木打造,


規格長10公尺、寬2.7公尺


 



No.14 中間得龍骨與藤條的繳船讓龍舟更彎曲.


 


中間得龍骨為直徑25公分、長度7公尺的圓木。


船身用前後直徑3-4公分、長度10公尺以上的藤條固定船身,


避免撥槳的力道使龍舟失去平衡,


而且能使船的首尾兩端吃水不至過深,


這一部份是其他龍舟所沒有的,


也看到先民的流體力學的生活智慧。


 



No.15  藤條


 



No.16 兩舟競賽


 


沒有一般華麗的船體也沒有龍首,仔細看是魚頭的造型。


繪有太極圖案的龍舟,淇武蘭的船槳為綠色,洲仔尾的船槳則為紅色。


 


 


◎儀式文化的延續◎


 



No.17  祭典是在「淇武蘭」、「洲仔尾」各庄自行舉行.


 


祭典由村中長者於河邊持三柱清香面向二龍河,請龍神老大公附船身。


繞行龍舟一週,折香淨舟後,村中男丁各獻上一柱香,


再由長者點睛、燒紙錢、燃炮敲鑼,扛抬龍舟下水。


 



No.18  扛舟過火與下水儀式.


 



No.19 一切平安是一切基本.


 


接下來就在庄內河道中遊行祭江,


當龍舟會將頭紙灑像天空,


漸落於曾經發生過溺水地區,


祈求老大公不要騷擾水上活動,


但求一切平安。


 


◎溫和儒雅的邀請◎


 



No.20  奇特的礁溪二龍競渡是沒有裁判員的,


完全都是在耐力與毅力的比賽


 


其過程都是一種禮的表現。


主辦隊將自己的龍舟划到客隊龍舟河上的停泊地,


抵達後連續不斷地密集鳴鑼,表達邀請之意,


直到客隊也敲鑼回應,才表示客隊已接受邀請,準備出賽。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這是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文化精髓,


這一部份不同於一般龍舟競渡的PK


 



No.21  礁溪二龍河道上


 



No.22


 



No.23


 


目前這一部份已成為歷史,


也就是在二龍競渡河道上表演的性質,


經由主持人講述來讓現場觀眾瞭解。


 


◎競渡規則展現鬥志◎


 



No.24 啟航大繩為原點。


 


二龍競渡非一般輸贏的力搏比賽規則,


而是鬥智慧、鬥體力,又不失農村淳厚的本質。


雙舟於啟航大繩為原點,


一方開始划槳並起鑼,


另一方也跟著划槳前進,若是還是沒有也跟著起鑼,


那無論划到多遠兩船都要回到原點,


這樣一來一回可能會有四五趟,


這就是考驗雙方的耐力與體力,


這樣的規則顯現的,


並非一味的求勝強烈競賽,


而是在與鄰同樂的歡愉氣息中,


體驗鄉里同心與互助合作的生活精神,


此一過程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充滿著全體凝聚力的智慧。


 



No.25 


 



No.26


 



No.27


 






賴峰育先生口述與摘自2011礁溪淇武蘭龍舟專刊內容





文章整理/攝影 影者
2011/06/11


文章字體整裡  2012/06/24





 





相關文章◎





20110608礁溪二龍競渡上篇





20090531新店碧潭端午龍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影者 的頭像
    影者

    生活妍影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