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風華再現擁有日本風貌的情懷


許多來自日本四國的遊客,


來到花蓮都希望能到慶修院走一趟,


表面看起來是日本原貌傳統佛寺的建築,


確實這些日本四國遊客有著深厚的情感。



No.1  慶修院為台灣的國家第三級古蹟。


 


2011年(民國100年) 216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僧侶參訪團當時四之宮弘孝表示,


特別要求旅行社安排到花蓮參訪慶修院,


希望實地感受當年真言宗在吉安布教的歷史,


沒想到竟然發現慶修院維護保存的非常完善,


也感受到台灣對於古蹟文物保存的重視超越種族與國度寬容胸襟,


團員一抵達慶修院就進入佛堂誦經朝拜,


都備感覺到親切與溫馨的情懷。



No.2 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由近期歷史點開這一段起源


慶修院與日本人的淵源情節要從這裡說起,


才能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瞭解這一情愫。



No.3 慕名而來的遊客尤其在假日期間更是滿滿的人潮湧入。


 


日治時期的花蓮縣吉安鄉當時稱之為吉野,


當時有不少日本移民來自四國多都以務農為主,


當時不是『慶修院』為名,


此是於日本大正六年(1917)間,


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


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


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


於是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


除做為移民的宗教信仰寄託外,


還有醫療所、日語講習班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所以為當時日本時期的《吉野布教所》。



No.4 現代化數位相機是便利回味用品。


 


台灣光復後,


吉安鄉的日本人擔心遭到報復,紛紛返回日本,


導致《吉野布教所》逐漸失修凋零。


後來經當地民眾接手管理整修後1945年(民國34年)改名為《慶修院》,


並把原本主祀神日本的不動明王移往側室供奉,


正堂改為奉祀釋迦牟尼佛和觀音菩薩延至現今,


直至於民國86年4月1日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慶修院的建築風格特色



No.5  慶修院建築本體為典型的江戶風格。



No.6 屋簷柱上方三斗六柱與下方凸出的是木鼻。



No.7 高床架構。


 


慶修院建築本體為典型的江戶風格,


屋頂為寶珠,


屋樑是以三斗六柱係,


另有伸出的部份稱之為木鼻,


屋脊為鐵質露盤四面是以四注屋面迴廊建築,


與地面有高出約 一百四十公分高的高床結構,


有防潮與吸震阻隔長蟲與昆蟲之侵擾,


迴廊邊有高欄。



No.8  屋頂中心是寶珠造型。



No.9  正廳。



No.10  入內脫鞋膜拜。


 


採出軒式入口,


於入口處向拝空間的頭貫。


外觀造型有桃形珠寶與覆盆式伏缽,


整體造型簡約而帶有著質樸的優美。


每年歲末,慶修院會請日本真言宗高僧來台,


舉行『火供護摩』法會,


寺方會把一年累積的所有護摩木與薪柴、松葉等一起燒掉,


象徵心想事成,諸事平安。



No.11  手水龕


 


手水龕是洗淨手口心的淨地,


許多人尚不瞭解其意,


若遂意肆無忌憚嬉水,


若在日本則會遭人白眼。


先洗手心手背,


再含水於口(禁忌仰首漱口)輕吐水漕內,


不可將水濺出。



No.12  百度石係日本寺院的基石。


 


百度石係日本寺院的基石,


由此出發赴寺院參拜,


返回百次方為圓滿。


在日本本土有許多院寺更設計如算盤上的珠子,


讓參拜者能有計數的功能。


有一傳說,信眾繞百度石百遍,


可將百次功德回向給眾生;


另一傳說,此向此石碑祈求,亦有相同的治病功能。



No.13  光明真言百萬石遍石碑。


 


光明真言百萬石遍石,參拜其石,


猶如口頭大日如來的光明真言百萬遍,


有消災解業障,福樂長壽的功德,


據傳可以治病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


石雕梵文圖記是曼陀羅金剛界的象徵。


大日如來是密宗最高崇代的神佛,


也是金剛界如眙藏界共同尊奉的主佛。


宇宙萬物一切因著大日如來的光明遍照而有的金龕,


遂其所願如其所得,這是簡單的禪述的說法。



No.14  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意為不動尊或是無動尊,


不動是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憾動。


不動明王之大忿怒象為降伏惡魔,


喚醒眾生。手持劍表示智慧能斷,


持索表示鉤執煩惱。


現場的不動明王石尊已有玻璃鑲護,


影者拍攝的是現今的複製品。


慶修院不動明王於日本時期為主要信奉的主神,


戰後臺灣回歸中國後,


不動明王被尊列為側室祀奉的神祇。



No.15  88尊石佛 與中間祈禱的『護摩木』。


 


慶修院循日本四國著名的空海大師遺規,


行遍日本四國88所寺廟,請回88尊石佛,


這些佛像與遺址,至今都還能看得到。



No.16 寺院88所寺廟角落。


 


寺院88所寺廟角落,


設立漂流木造形的『護摩木』懸掛支架。


『護摩木』也就是『祈福板』,是真言宗求神祈福的方法之一;


信眾可在祈福板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或是對關愛之人的祝福,


將之繫在佛堂前,可獲得眾神日夜護佑。



No.17  合掌膜拜搖一下 向佛祈禱   噹噹~噹 喔 !。




No.18 祈禱文。



No.19  留下記錄。



No.20 弘法大師。


 


弘法大師在日本佛教界地位猶如我國的玄奘法師的地位,


都為日本引領精神的開山祖師之尊。


 



慶修院興建的前後是歷史上的轉折點




No.21  歷史事件是時間軸的關鍵點,由地理觀察是空間的面......


慶修院的前後時空點與現在時空匯集的地圖,


讓現代的人更能透視過往今來的時空領域。


藍色框起來紅色字就是《慶修院》的位置。(地圖摘自官方網頁)


 


在的慶修院堪稱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文物史蹟也都維持完善,


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慶修院設立前在歷史上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臺灣原住民血淚史,


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


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


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


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


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


日本人與阿美族人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


最後,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


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被強制遷村後,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


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


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


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


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


因新移民的加入,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


『吉野』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No.22  慶修院現今完全是一處正規的佛寺,


與日本僅有交流而任何無隸屬關係。



No.23 改名後所鑄的 慶修院鐘。



No.24  慶修院遊客服務中心。


 


台灣日治時期剝奪原住民土地而建立了日本移民的屯墾區,


日本移民多由四國的『吉野川』人,


而命名移民區為『吉野』。


1917年(大正6年),


在吉野村(現・吉安鄉)建立真言宗高野派之「吉野布教所」。


戰後,改稱「慶修院」,行政區『吉野』改名為『吉安』。


1997年(民國86年),「慶修院」指定為台灣的國家第三級古蹟。


2003年(民國92年),「慶修院」修復完成。


這就是慶修院前後歷史的背景。



No.25  歲月的演進,日人的神祇曾踏入這個區域,


殘暴的驅趕當地原住民並奪取土地,


戰後原住居民以寬恕的心留下侵奪者所信仰的神祇,


並且完整的保護著,這就是儒家的寬容與佛家的寬恕


都再一次顯現出溫和善良的原住居民


每當夕陽西下落日時節


沒有返回的日本神祇與弘法大師庇護這一塊土地上的居民。


 



2007.04.28日本弘法大師的格言



¯背景音樂 : 歲月 (相關慶修院資料整理摘自 網路與現場導覽老師口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