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從事攝影行業者,除了公家機關聘僱攝影記者、一般婚紗攝影、文藝廣告業與文刊雜誌等相關外,能有較穩定的薪資報酬,其他頂頂有名的攝影家多是接專案的型態。若真的要靠攝影來混口飯吃,可以追朔三十多年前觀光景點有為人照相的行業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真的要想在市場需求面找到攝影這一份工作,還真的叫人稱羨。然攝影設備逐漸平民化,如人人手上都有一台手機的普遍,攝影就為現代生活中休閒與親朋好友互動分享的工具,說到這裡不然免會有爭奇鬥艷的趣聞與精緻感動的畫面,在人與人之間被流傳著,更有傳遞點滴生活的趣味與感懷。
拍下好的照片看是容易,就算同在一現場每一個人的思維與角度的不同,畫面的取捨都是非常的主觀性。而要拍出好作品除了相機操作要熟悉外,最重要的是拿相機者的腦袋囉!前一篇李昱宏編撰的《攝影課-攝影美學的養成》所提到的這一本書,可以領略攝影應有的條理在攝影美學方面得到啟發,運用這些知識在視覺傳達及創意方面產出優質的作品。續前一篇內容,再來分享下列章節的閱讀心得。
第七章 光
No.1 晨曦雲霞 (台北內湖區 碧湖公園)
前後不到十五分鐘的霞光,似乎就是主角進場的前奏曲.
光就是攝影的描繪,光在拍攝者與主體間,在相對位置有順光、逆光與側面光,當然有光就有影子,在此拍攝角度上基本上就借由光影來呈現出立體空間的視覺感。光也是一種氣氛的營造,在不同的色溫中都會有迷樣的畫面。以風景照而言晨昏的光影最富多樣的色彩變化,所以許多晨昏攝影都是與老天在搶時間。除了自然光外,人造光也不惶多讓,許多夜景拍攝都是一樣的讓人著迷。
No.2 光是那樣的迷人,但有時候在車輛出隧道前,
這樣的光對駕駛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安全威脅......(台灣 國道5號高速公路)
No.3 新北市碧潭煙火 震撼的一瞬間
No.4 划龍舟 正面光所見到清晰的倒影 (宜蘭 礁溪)
No.5 夜裡單一色燈光投射出的建築之美 (廣東 佛山市)
第八章 時間
No.6 動與靜之間 (新北市 瑞芳)
光圈決定了景深與光量的累積,在主體靜動之間,快門速度決定了畫面裡的時間效果,也就是決定動態過程裡的凝結還是動態軌跡。
No.7 追蹤攝影的手法,主體在後面的摩托車,在主體被超越過後按下快門,
在畫面裡呈現出不同速度的動態視覺感...... (台北市 美麗華商圈)
No.8 千年神木招喚北極星空
快門長時間的曝光,看到宇宙間的律動..... (宜蘭 太平山)
第九章 自然主義與寫實主義
No.9 台北花博期間 爭艷館 國畫為背景的花園造景,空間虛實之間的憧憬.
還記得在上回台北花博期間於園山園區的昨日世界內,曾展出以高曝光手法拍攝殘荷的作品,讓許多遊客眼睛為之一亮,這是以照相機拍的,因為就是太像國畫中毛筆所勾勒出的圖案,實在讓人嘆為觀止,這是攝影模仿畫家的藝術形態。《攝影課-攝影美學的養成》在這一章說詳細說到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攝影史與背景,當然拍攝所要展現的都是作者很主觀的情境構圖,並簡要說到寫實主義的『真』、『美』、『善』與商業婚紗攝影的『美』、『善』、『真』的順序差異。
No.10 自然的 寫實的 都是最珍貴的紀錄 (台北花博 爭艷館夜景之一)
攝影機在發明的初期,在當時被視為真實面貌的最佳媒介,藉由照片的報導傳遞,讓歐洲人開始瞭解美洲與各個殖民地的風情紀錄,也因為如此當時的攝影者開始走純粹紀錄的形式,就長達兩百多年來留下珍貴的歷史畫面。寫實主義強調的是攝影者的「觀看」Seeing,而非運用其他手法表現藝術家的感覺,也就是真實的重於個人風格的展現。在十八世紀,攝影如畫筆下的藝術品也為當時流行浪潮風格特色,有許多攝影者會在暗房的後製過程裡,將風景照片就如一幅畫般處理,而非一張真實風格的照片展現。
No.11 攝影的手法拍出如繪畫般的工法,
最早發展的是在十八世紀攝影作品. (台北市 植物園)
No.12 [關照] 這樣的題材再恰當不過了 (台北花博 新生公園區)
然今日多樣化的藝品色彩,創意的拍攝已非過去暗房技巧所侷限,要留下珍貴且有創作的藝術作品,真的都要有符合時代意義與人文價值的,或許才會有如古代文人雅詩般的被留傳下來。
第十章 以相機說故事的技巧
No.13 遭到無情砍伐的肯氏蒲桃樹...... (台北市 內湖高工)
在此章節內作者有多達17幅照片與17頁來詮釋,以照片的畫面敘述故事的意境拍攝,並一開始就在教學目的中,清楚的敘訴要從自己生活周遭的身邊找故事,強調不是新聞攝影而是一種生活的記錄。或許有此篇觀察作者比較偏向寫實性的拍攝風格,事實上這也是今日科技網絡發達資訊遍地開花的時代裡,由許多個人網頁與相簿裡,幾乎90%以上都是作者自己生活周遭所遇到的故事,這也是網路間互動上更為親切,不會有格格不入尊貴高攀的觀感。
作者 李昱宏 教授整理出畫面敘述故事的意境拍攝技巧,這些都是畫面表達與拍攝前思維與攝影眼的原則,也都是成為好作品的先決要素。相機鏡頭捕捉與觀賞者的生活經驗要能連在一起,照片內容有廣面的生活化才能讓觀賞者有互動的感覺,譬如抽象意識的圖樣,觀賞者都需要有相關藝術學養的條件才能有感覺。以相機說故事的技巧拍攝者必須要(1)好奇心(2)堅持(3)熱中(4)耐心,在許多優異好的作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多是『等』出來的,所以耐性就是修煉攝影者的心性的行為。
No.14 好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 等 ] 出來的....... (台北花博 新生公園)
在這一章節的教學評量裡,作者提出要讀者嘗試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已報導紀實的手法紀錄主題故事,並詳細說明所採取的紀錄過程與方法,用怎樣的鏡頭?何種底片?事前與主角的互動過程,採用甚麼角度拍攝?對自己紀錄的故事是否滿意等等。好幾回影者觀賞過許多場次的攝影展覽現場,當遇上一些讓人驚奇的作品時,剛好作者也有在現場,影者都會趨前致意並討教一番,都會發覺許多名作家都有一個共同特質,他會分享作品的內涵與過程感受與經歷,會發覺到作品都會與作者本人的人生歷練都有關聯,因為畫面的內容很有深度,不會有一般膚淺的性質,就如孩童總是喜歡聽故事般的那一種滿足感。
第十一章 人物的素描與故事的架構
No.15 勤樸的台灣人 (台北 剝皮寮)
人物在故事的情節裡,往往是佔著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攝影中最難的一部份,因為要捕捉到主角繪畫出人的特質,人物拍攝不單是表情與姿勢會影響到構圖,而環境與背景都是可以凸顯主角的特色,就如電影中的情節般都是要小心的經營。譬如與主角拍攝的角度、畫面中的人物間的距離、怎樣看起來比較會有味道等,在如何補捉主角的靈魂,就是要有敏銳的觀察,在拍攝過程中所呈現出故事的涵義,與現場景物的關係等等。長篇人物的故事情節,拍攝者更是要花一些時間去了解被拍攝的人物,一旦你對被拍攝者不再陌生的時候,你的人物報導攝影才會成功。在短期間的拍攝場面裡,或許無法有足夠時間來理解被拍攝者的背景,往往被拍攝的人當見到鏡頭時,會有不自在的表情,這時最好的方式採用長鏡頭拍攝,這章節也說到要讓被攝影者消除不安的情緒,邊聊天邊拍是一種最好的方法。
No.16 快樂採柳丁 (桃園 大溪)
No.17 知名攝影家王苗女士親自向參觀民眾致意.
前景主題與遠景模糊的人物,以歡笑迎面的溫馨的畫面,
襯托出整個畫面的故事情節. (台北市 國父紀念館)
第十二章 故事的終點
No.18 新加坡 街道巴士 車與加油[戰]
油價真讓人要喊 救命的貴....
當結束拍攝工作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整理所有的圖檔。在一堆圖像檔裡要精確挑選出自己要的照片並非容易的事,但也是可能最有趣的部份,因為在這個階段就必須做出妥協。這一階段若是編輯或是專案的作業,攝影者可能要捨棄最早的初衷而遷就可以精確表達故事的圖檔。作者感慨目前我國出版界並未具備例如《國家地理雜誌》編制下的圖片編輯(Illustrations Editors),所以大多數都是文字配屬的圖檔。因為文字編輯者的內涵不一定具備深刻的審美概念,反而是主導挑選所需要的圖片的人(註1)。要解決此一渾沌又矛盾的現象唯有編輯時,一起審稿兩者取得共識,編輯要以讀者的立場來挑選對讀者有意義的圖檔。作者李昱宏教授在此章節最後整理出五個步驟挑選圖片的過程︰
(1) 先挑出有趣及具備資訊性的圖檔,其餘的放置一旁備用。
(2) 類似的圖檔歸類並區分幾個大項的資料檔。(註2)
(3) 試著將圖檔予以排列,如電影剪接概念的排列。
(4) 與工作人員進一步討論有關故事的排列順序,這個階段就是要去蕪存菁,捨棄一些張力或資訊不足的圖檔。
(5)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仔細確認有無需要修正的部份。
作者李教授在最後說道︰『最後產生的作品或許是少之又少,在自己的紀事(Portfolio)詳情的筆記,此一作用在於紀錄每一個工作的部份與環節,此一紀事的養成就會在感性中培養理性的習慣,這對攝影者很受用。』。
No.19 生活中的紀律就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重要因素. (廣東 佛山市)
No.20 唯有不斷的學習與交流分享,才能有進步的脈絡軌跡可循.......
攝影的養成與一般學習是一樣的要不斷的學習,除了老師的指導外,自己有詳細的紀錄與自評,都會有一點一滴的有進步的痕跡,作品就是要常常與觀賞者交流,並且多欣賞他人的作品,能夠更深一層了解作品的過程與拍攝創意的美學理念,都會獲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尊重智慧財產權上,僅就李教授編著內容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書中的照片不便PO文,僅以影者自己的照片敘述心得引申,實有野人獻曝敬請指教!
(註1)多數攝影者將圖檔繳給編輯者後,就認為沒有自己的責任了!
有時候文字編輯沒有與攝影者商量擅自修圖也是一種很沒禮貌的事!
影者曾經也遇過此現象……豈能輕忽那藝術品味 圖文投稿刊出時圖檔被砍了一半。
(註2)影者在受委託拍攝活動照片,在繳交作品都會依活動內容分類於不同檔案資料匣,這龐大的資料在分類後,使用單位才能有效率的運用,就是不要讓接續工作者,耗費時間如拼圖般的找尋那一塊塊資料,這也是一種基本敬業的表現!
《攝影課-攝影美學的養成》2005年10月出版 ISBN 986-7487-59-1
《作者介紹》
李昱宏
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Master of Arts,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曾任教於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教授影像美學與攝影。
◎相關文章◎
悲歡中國─王苗攝影回顧展 (經歷文革浩劫成長的攝影家)
資深畫家與攝影家歐陽文 (經歷白色恐怖的藝術家)
撒奇萊雅族火神祭 (地方民風習俗的掠影)
夢田裏的歌聲 (清晰高亮的聲樂天籟歌聲的迴響)
聆賞會移動的鋼琴◎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系列 (法國知名的鋼琴家)
可以欣賞一段9分鐘的精采演出,錄影是用一台傻瓜機錄影也別有一番風味。
¯背景音樂 : 我心永恆【鐵達尼號主題曲】–薩克斯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