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底928是教師節,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今年是第2559週年


台北市的孔子廟紀念週年釋奠典禮也遵循古禮盛大的舉行。


孔廟是代表儒家文化的象徵,台南府孔廟最著傳統與正規的儒家文化代表,


而台北市的孔子廟建築屬泉州風格並且還有道家的建築色彩,


難道孔子與道家還有什麼淵源嗎 ?


怎麼與台南的孔廟不是很相同 ?


孔子廟有一定的禮制建築,台南的孔廟最為淵源共計有14面清代皇帝和歷任元首匾額並且為歷代皇帝賜(1),整體禮制建築是『左學右廟』。


 


這與台北就有很大差異,走進這被列為三級古蹟在1925年間的閩南式建築,


探索其緣囉。


緣起 :


在台北市的孔子廟最初始創於清光緒年間,


該廟址為現在的台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中),


這是否為為北一女一直是高中女校第一志願的護佑,


這要追朔到甲午戰後,日軍進入台北就進駐台北城內的孔廟,


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當然在異族國度的眼裡,看成是中國的神祇而多被損毀,


禮器與樂器亦被日軍當成戰利品而散失,建物無人整治也逐漸到荒廢的地步,


當然祭孔典禮也不可能再繼續了。


時間拉到日明治四十年(清光緒33/西元1907年)日人為了建立日語學校,


拆除孔廟在該處建造第一高等女子學校。後來在台灣紳士的奔走之下在校園內築一小閣,重雕至聖先師與先賢牌位,每年的孔子誕辰,由學校師生祭祀。


奮勇不斷的中華文化傳承的台灣人:


日大正六年(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元月,臺北的詩人團體瀛社及大正協會會員組織崇聖會,特推舉日人木村匡為會長,由臺北士紳顏雲年,李景盛為副會長。每年 農曆八月二十七日 孔誕,從日語學校小閣恭迎牌位祭祀,這時才有小規模的地方人士參與,以及在當時已開始有力倡重建孔廟的聲音出來。


歷經千辛萬苦孔子廟重現台北城:


到了日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元月,臺北士紳黃贊鈞、陳培根、辜顯榮等人磋商,邀請官紳商賈二百多人集會,議決建廟規模及募款辦法。二月即成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綜理募建事宜。


大龍峒士紳陳培根捐獻田地二千多坪,辜顯榮購地捐獻一千多坪,另外又以捐款購買田地一千多坪,合為約 五千坪 作為孔廟的建築基地,這就是現在的台北市孔子廟的重現。因為在當時的台灣人沒有會設計與建築孔廟的專業人才,遂擬聘請大陸師父王益順來建造,王益順為泉州惠安縣的溪底村人,為清末福建最有名望的建築木匠,廈門的南普陀寺即由他修建,所以台北的孔子廟造型就是很閩南式的建築。其間因經費籌集不足而中斷工程,到了日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復工時王益順當時已逝世,續建的工程乃另聘 臺灣本地的匠師來繼續完成。


 


接下來就來一遊欣賞這當時逆境中所創建的台北孔子廟,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這一部份比起台南孔廟圍牆可是美多了,


又為何為萬仞宮牆這個名稱 ? 原本是孔廟正前方阻擋中軸線的高牆,



而此語又是論語中的『子貢曰: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意味著孔子學問與道德淵博未經潛心學習是無法窺探其奧。


 



萬仞宮牆之後是一個半月形的水池。


在古時宅第或寺廟之前常有半月形水池,


具有防災、調節暑熱及風水之象徵意義。


 



【黌門】




扇形黌門匾牌為西入口



在禮門進入之前是黌門為於西側,雙簷的三川式屋脊並有燕尾起翹(2),門中闢拱門,兩側開有圓窗,實為精緻的建築。


 



【禮門】




禮門相對的是東邊的義路


從黌門走進去,經過禮門即可通往櫺星門及泮池。禮門與義路分列左右,是孔廟中軸主要殿堂的入口。它的形制簡單,只闢單門。禮門與義路為孔廟分隔學堂與廟的格局,也是進入孔廟的主軸空間須穿越兩側門,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禮門與義路在台北孔廟還有兩旁圍牆,這是與現在台南府的禮門差異之處,因為台南的兩側圍牆已傾毀,而非沒事立一個門好看。但要說的是[禮門]穿過後是學堂,在台南為正規的禮制建築,那為什麼台北的是非禮制建築,依照當時狀態,土地與經費的限制是其一,主要當時為日人的政權,若是於禮門後建學堂是不符日本政治教育體制,能有個廟就已不容易囉。


 



明倫堂 ; 由黌門進入禮門的這一空間,明倫堂為三層的建築應是光復後的創建,


可是要符合[左學右廟]的禮制吧!現在的一樓是孔廟紀念品販賣部


 



 這有一點仿造日本寺院的祈願牌



現代的學子是祈求能好好的考上好學校,


其間還看到[孔子大人希望考試第一全家也 happy]



掛滿了祈禱文也在一座座的黃色通天筒能上達天聽


 



【義路】




禮門穿越櫺門正前方的對面是義路,


禮門內是學堂,義路外接道路,


此一禮制格局為尊聖的內外之空間建築


 



東入口的泮宮與義路相對,造型也是三川殿屋簷與黌門建築架構相同。



 



【 櫺門】




 




櫺門正面是泮池與泮橋




櫺星門有來自福建泉州精美的一對蟠龍石柱。


櫺星門據了解是文星,依據古籍為護佑學者士人的意思,其外觀宏偉以殿堂式的建築結構,與台南孔廟迥然不同,連門就有七開間五扇大紅門,櫺星門上不同於一般寺廟有門神,而是鑲有一百零八顆門釘,代表者左右兩門各五拾四顆顆共計一百零八顆也是九的倍數,此九為陽的極數更為一百零八禮制中的最大者,綜合來說為無比崇高與威儀,在道家則表示天上一百零八顆星宿的說法。


 櫺星門的門前有一對來自福建泉州精美的蟠龍石柱。仔細觀察石柱上可看到兩種不同色澤的石材,青綠色的稱為「青斗石」,乳白色的稱為「泉州白石」。除了龍柱外,在兩側牆上也有各種簡潔花鳥圖案的石雕,蘊涵著孔廟的文雅氣息。



門柱旁的抱鼓石與較矮小的門枕石都有純樸與吉祥紋飾(3)


 



日據時期鄉賢陳維英有對孔廟有相當的貢獻



櫺門側面牆面的文章


 



【儀門】




 



儀門屋脊中央的太陽造型的龍珠



儀門的正面




儀門的側面


走過欞星門映入眼簾的是大成門,算是進入的第四道門,也是位於大成殿前的門樓,又稱之為『儀門』,平時僅開兩側邊門,只有在祭孔大典之際才會開中間的大門。儀門面寬五開間,它的左右各又闢門,此種形制與禮制孔廟相同。左為金聲門,右為玉振門。儀門口走廊有石柱,都未雕刻,看起來就比較簡樸。在廊牆上嵌有交趾陶飾,精緻典雅,頗值得駐足欣賞。


 


【東廡與西廡】



 



 


左右回廂房各為東廡與西廡(4)互為對稱,屋頂較簡單,室內樑架的雕琢亦較簡樸。



其內為供奉孔子之弟子與儒家先賢牌位。


 



【崇聖寺】




 



正殿裡是祀奉孔子其五代祖先的牌位



崇聖寺


崇聖寺位於大成殿最後的殿堂,主要是祀奉孔子其五代祖先,充分表現出儒家重視宗族倫理的傳統。仔細觀眾該殿堂也是翹尾的飛簷型態


 



【大成殿】




 



大成殿


接下來是重頭戲的『大成殿』,前有高高的月台又被稱之為丹墀(5)


眾所周知是在祭孔大點中跳八佾舞的平台。


 



最高規格的九級階



最崇高地位的御路


仔細注意階級都是比照皇帝殿堂的九級階,中間也有御路的等級。


 



 大成殿的走馬廊石柱皆採用泉州白石,殿前中央則立一對蟠龍柱,雕工精緻,被譽為傑作。這些石雕皆是聘自泉州惠安一帶的匠師所作,風格蒼勁古拙,與一般寺廟的繁瑣纖細不同。(6)


 



大成殿的屋脊中央有一座七級寶塔,兩端燕尾翹起之處又立有兩支筒狀物


屋脊兩端為通天柱,表示孔子的思想能夠上達天聽,另一方面有藏經塔之意。






大成殿屋脊採雙重簷歇山式,四周設走馬廊,可沿屋簷迴廊繞行一周,抬頭仰望牆面有著精緻的燒陶與交趾燒與精典儒家思想的文章。



屋簷有七十二隻泥塑梟鳥,傳說梟鳥在為成熟為成鳥時會啄食母鳥,


因此被列為大逆不道的象徵,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精神都能教化感動梟鳥。


大成殿內的鐘鼓樂器,於祭孔典禮運作上使用的傳統樂器,


平時就排列於殿內,供遊客觀賞。


 



大成殿正中央神龕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


匾額部份因台北孔子廟復建於日據時期,時為清代當然沒有皇帝御頒,僅有光復後先總統 蔣中正 先生所書「有教無類」之黑底金字匾額。



 



馬英九曾任台北市長時也給孔廟贈匾額


 



另外,在藻井兩旁有斜櫺的天花板,既可遮擋屋頂的桁木與樑架,亦可使天花板通風,裝飾與實用兼顧,令人對中國古建築的巧思心生欽佩之意。(6)


 


 


 


接下來欣賞建築文物之美


 



置於大成殿後走馬廊的孔廟修建前之樑木遺跡。


 



大成殿前龍柱座落於大型的圓形柱礎


柱礎的作用為古代木造木質柱子為了防潮與碰撞的功能,


發展到後來為了配合柱子的美觀造型就有許多不同形狀的柱礎使用。



孔子廟前的香爐



建造於民國五十年秋,過去日據時期沒有插香方式,


插香也是民間道教的作法。



屋脊邊緣流暢的水波與祥龍有鎮祝融之意,


在背景藍天的下彷彿波濤搖曳的曲線變化



大成殿飛燕翹尾上的花卉更添色彩之美。



三角如意窗於兩旁功能為室內通風,


很奇特的馬背山牆還有三個交趾陶藝人物 ?



還找不到這個的定義 ?



禮門的馬背山牆如意窗



屋脊的功能是壓住瓦片,由於凸出延伸至屋簷端,所以脊飾最為多樣式。



脊飾以龍與仙女的造型。




櫺門屋脊中央麒麟身上的前日背為月,



引申為日月同光與天合一的光輝,這一部份充滿著道教的意味。



櫺星門的東側



櫺星門的西側,三川脊的屋簷以美學的觀點來欣賞,也不失是一項饗宴。


 



精緻的雕塑作用在通樑上層層相疊的底座



步口棟架面為迴廊通道上的屋簷架構, 在色彩繽紛裡看到傳統精緻



雙層的抬樑式,也就是下層通樑撐住上層通樑的結構體,


或者還有三層通樑通常都會在室內空間較為大的設計使用,


仔細瞧有支撐的黃色瓜狀稱之為瓜座,這是最具閩南式傳統建構一種,


與林家花園的大宅第建築相同



通樑上的獅座有避邪與上一張瓜座是同樣的功能



吊筒為屋簷下懸垂在半空中,古代木造屋脊為傳遞屋簷重量(早期都是金屬).


在美化的演變過程多變為蓮花或燈籠與籃花等雕塑,


現代許多建築都已鋼筋水泥但此一吊筒雖無作用但花飾仍然被沿襲



 位於樑柱交點,通常以三角形鞏固構材,此處以童女為造型



崇聖寺正門隔扇格式,精美的簍空雕刻,有空間對流的作用。



雖然裝飾不繁雜但有文人氣息的山水花鳥,記述祖輩與對子孫的期望



櫺門牆面的深刻花飾



壁堵牆面的精緻的交趾陶



復興中華文化為當時中國大陸正值批孔揚秦時代的反制歷史文物,



大成殿內的鼓,僅在祭典的時候才會拿出來使用




 


 


 


 


(1) 台南孔廟歷任國家元首的匾額,計有:清朝康熙皇帝的「萬世師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光緒「斯文在茲」,及先總統蔣中正的「有教無類」、嚴家淦「萬世師表」、蔣經國「道貫古今」、李登輝「德配天地」、陳水扁「中和位育」、馬英九「聖德化育」。


 


 


(2)燕尾翹飛簷是閩南屋脊裝飾最高格的建築,僅有廟神或皇帝御賜,古代一般平民或為官的都不能採用。


 


(3) 古蹟探索抱鼓石篇


(4) (ㄨˇ) : 廳堂下周圍的走廊。


(5) : (ㄔˊ) 丹墀 :階上平台。


 


(6) 台北孔子廟官方網頁資訊


      http://www.ct.taipei.gov.tw/ch/05-beauty/btf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