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邵族逐鹿市集



No.2 晚餐就在風光明媚的潭邊


 


跟隨著社大發現台灣鄉土之美班的文化之旅,


來到日月潭邊的一家邵族逐鹿市集,


晚餐就在風光明媚的潭邊,


這時正好是明潭水庫在夜間發電廠餘電,


將下游蓄水潭抽到日月潭裡,


此時潭面無風卻有波浪拍岸,


也極為特殊的一個不同感受。



 



No.3 半圓形的舞台


 


在晚餐後遊客坐在半圓形的舞台前,


準備來欣賞邵族的傳統舞蹈。


在舞台上有一幅邵族先祖追白鹿的彩繪,


這就是傳說中追逐白鹿至水沙連(1)


因此發現這一好山好水之地,邵族人就遷居至此。


 



No.4  邵族傳統漁獵用的獨木舟


 


寶島台灣目前法定的原住民有十四族(2),其中兩個族有捕魚的技藝,一般人熟悉的蘭嶼達悟族深穿丁字褲滑著獨木舟於太平洋中,另外就是邵族有漁獵的民族,所不同的當然不是穿著丁字褲,漁獵的範圍就是知名的日月潭。


 



No.5  畫面中右邊是 『浮嶼誘魚』左邊竹子深入水中的是『魚筌誘魚』


 


邵族不但有自己的漁獵方式,更是要提的是邵族『浮嶼誘魚』『魚筌誘魚』也是獨特之處,尤其是『浮嶼誘魚』不但捕獲也有哺育的功能,這樣一來魚蝦可是循環不絕的自然生態的務實作法,其理念與當今環保真有相同的作法。


 



No.6     木杵合音的『湖上杵聲』  傻瓜機拍攝


   f/2.8   1/25sec  無閃光燈   動作模式(運動模式)  ISO:800  中央加權測光


 



No.7  木杵合音的『湖上杵聲』  單眼機拍攝


    f/4.5   1/80sec  閃光燈  快門先決  ISO:1600  局部測光


 


上面兩張比較起來,同樣的場景角度傻瓜機依然可拍出來.


 


在一般祭儀衍繹出的舞蹈,木杵合音的『湖上杵聲』是邵族獨特的杵音之舞。看似容易但真的要表演真的可是沒兩把刷子,很難有諧音悅耳的音律出來。這是起源於邵族婦女在穀物收成時,拿著杵木在石塊上槌打穀子,因為杵木長短有異,槌打時叮叮咚咚會有不同的音律,就這樣發展出獨特的杵樂舞蹈。


 



No.8


 



No.9


 



No.10  場中的狗狗早已習慣的來回在舞台上,也蠻符合生活化的場景.


 



No.11  表演告一段落,  哇里咧  狗狗也知道要離場....


 



No.12


 



No.13


 



No.14


 



No.15  舞台主持熱情邀請觀眾來共舞.


 



No.16  大家彼此在一片歡愉中達到最高潮


 


在最高朝的舞蹈之際,台上主持人與舞蹈者邀請觀眾一同來段簡單的傳統舞步,


台上台下共同欣賞與快樂的舞步中,融合了彼此在一片歡愉中達到最高潮。


 


 


 


(1)水沙連就是當今的日月潭。在清代文獻中為「水沙連」也是邵族人稱的「水社」部落。


 


(2)目前 我國行政院法定的臺灣原住民族有十四個族:


1.泰雅族 2.賽夏族 3.布農族 4.鄒族  5.魯凱族  6.排灣族  7.卑南族


8.阿美族 9.達悟族 10.邵族  11.噶瑪蘭族 12.太魯閣族 13.撒奇萊雅族


14.賽德克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