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都會區的形成,也就在人們會集居住開發的過程,


台北都會區可以說在台灣的歷史上,


是相當年輕的城市,


也就是說由清朝經日治到民國也不過兩百年的歷史,


許多地區在歷史的軌跡演化來看,


可以說是變化快速,


許多人回到原本認為熟悉的環境,


一時間都找不到路了,


都市景觀的改變真的可以說是十年一更替


 



No.1  民國84年間 內湖路二段.


 



No.2 民國100年期間已進入都更的變遷.


 


尤其是眷村、老社區、集中式一層樓的磚瓦房,


也都在都更中脫胎換骨,


轉身一變都成為現代化的建築。


一般古宅有文化價值有的部份都會被強制留下來,


一般民宅有的怕被設定為文化古蹟依法不得改建,


當然更不要說在好地段會有好價碼,


因為都無法隨意買賣。


 


若是公有土地上的建築一但被列古蹟也是被受保護,


在此時建築營造業的地基與古蹟有相鄰的,


那對於建築工程上就必須要留意許多地方,


相對的就會在建造成本上要支付的更多。


 



No.3 內湖庄是在日本大正年間設立行政區,庄役場便是內湖行政中心.


 


 


台北市內湖區是於民國57年劃入台北市,


在老一輩的居民還習慣說[你要去台北喔]!


 


在日治大正初年,


內湖庄開始設立行政區《庄役場》,


當時的區公所就是在過去的內湖派出所,


現已搬遷至對面原內湖分局,


而現在內湖行政區全數都遷移至民權路更寬廣的地區。


 


留下來的是不過百年的就建築,


在周邊也有當代繁華容景的二層樓面的建築,


這些也都市百年前日本大正期間的建築,


這一段短暫的百年歷史變化,


總是讓人想像不到的急速變遷,


兩旁稻田旁與稀有洋式磚樓,


在幾十年間稻田逐一的都變成了高樓,


寧靜田埂也轉變為車水馬龍的街景,


逐漸在歷史變遷中展現代化也含蘊著古樸的風味。


 



No.4  台灣光復後的庄役場會所就成為地方的中山堂.


此照片還都是當代內湖國校學生在蔣公華誕拜壽的歷史畫面.


推算起來這些學生在現今都有70~75歲的年紀.


 



No.5  在都更施工前已成為當地居民的活動中心.


 



No.6  市定古蹟 留下歷史的建築.


 



No.7  (右方建築)原來內湖分局遷往新駐地後,此棟就成為內湖派出所.


 



No.8  百年前大正期間最新潮的二層洋樓建築.


 


畢竟百年後的今日,


現代化建築與古宅並立更顯那風中殘破,


私人的古宅就在都更的誘引下遷出,


而公有土地上的日治遺留下的役所,


在當地文化工作者的護衛下聲援保留,


就在文化與經濟的拔河賽過程中,


公有土地上的古蹟被保留了下來,


過去的爭端否定古蹟的價值,


現在卻成了廣告的賣點!


『市定古蹟 文人寓所』


 


 



古蹟倉庫屋頂磚瓦材料難以抵擋風化,


拙於經費以鐵皮覆蓋,


難怪會被嘲諷[鐵皮屋].


 



<鐵皮屋不是古蹟-文化流氓 陳金讚 滾出內湖


與 市定古蹟 人文寓所  真有 昨非今是的觀感,


過去,現在 甚麼才是對的.....這就要看站在什麼觀點與立場了 >


具有代表內湖行政歷史建物的庄役場會議場被留了下來.....


 


 


歷史的建物與現代建築相接為鄰,


這也是一件好事,


不難免看到過去的[]


與現在寧靜的『鄰』,


相信未來的歷史軌跡上仍然會留下這一段


蛻變中新與古之間《時空爭存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