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過《 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 !


 



No.1  航行台灣沿海的風帆商船


 


 


雖然是台灣很普通的俚語



但也一語概括台灣三百年前當時商行的情況



在清領時期的台灣南北陸上交通仍然不便,



南來北往仍靠船隻航行於台灣沿海,



所以稱北部臺灣人為「頂港人」,



南部人則為「下港人」。



頂港指的就是滬尾 (淡水);



下港指的是安平港 (台南 )




在日治時期台灣的鐵路貫穿西部



已成為重要的南北交通走廊



農產品由北台灣的基隆運抵日本



也開發高雄港對南洋延伸勢力發展的根據地



進而發展出台灣重工業區的基礎




 


百年生活記憶特


 



No.2  琳瑯滿目的百年生活文物展區


 


 


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



百年生活記憶特展



農為主商為次之的日治時期



到了二戰後台灣為國民政府接收



也逐漸由農業為主輕工業為輔的經濟世代



在日益發展過程中



台灣的工商社會改變了農村原產業的步調



此一過過程也不過短短半個世紀



台灣在歷經快速的生活型態變化



此一過程人們的生活記憶都在當代生活用品當中可以追尋…….


 


 


No.3  台灣品牌已成為產品的品質保證


 



大家的博物館


 


 


No.4



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臺史博館於2000-2010年間,



接受來自不同領域昔日生活物品的捐贈,



捐贈者有著共同特點就是希望將臺灣歷年發展生活用品



珍惜並且保存下來讓後輩能目睹當代生活文化的樣貌


 


 


No.5  三輪車


 



No.6 


 


 


No.7


 


 


兒童廳


 


 


No.8 兒童館


 


兒童廳位於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



49歲兒童為主要觀眾。



室內展廳有時光車站、故事屋、小戲臺與活動廣場。



連接地洞及戶外展區,最後由蝴蝶蛹步道回到室內展廳。


 


 



No.9 


 



No.10 快樂的兒童.....


 




No.11  蛹步道


 


 


穿越蝴蝶蛹步道



可見到台灣河岸間潮汐生態模型



這就是水筆仔生態樣貌



入內還有一些讓小朋友為之驚奇的生態探索


 


 


No.12  蝴蝶翩然飛舞


 


 


No.13  水筆仔


 



No.14 潮間帶生態模型


 



No.15  嗨~ 快來我這裡!


 



圓形劇場 



 


No.16


 


 


位於展示教育大樓1樓的兒童廳旁



有詳細的館場簡介與創建始末



通常許多遊客進入館內都會先引進入內觀賞約15~20分鐘影片觀賞



若帶有小嬰兒約13歲建議不要帶入



因為一般Baby 在聲光的變幻場合裡會帶來不安的情緒



有些難免會有哭鬧而妨礙其他觀賞者的權益



這一點可就讓你手足無措與會有尷尬的處境




落地成家


  


 


No.17  許多都是離祖成家 落地生根



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展期:2013-01-25 ~ 2013-06-02



民國38(1949)



中國大陸大批軍民伴隨國民政府來到臺灣,



近百萬遷徙來臺的軍民,



搭建的安身立命之處,



這一群來自各省軍眷所居之住所,



有一共同點都是各軍種單位安排的聚集區域



我們都稱它為「眷村」。


 


 


 




No.18 陽光灑落於門前......寂靜的展場似乎讓人沉思過往的歷史!


 


 


從「家」的著眼視線,



分別由「收拾顛沛,打開風霜」、「家:安身之所」、



「舊回憶‧新空間」以及「紮根與繁衍」等展示主題


 


 



No.19  打開皮箱裡的舊記憶


 


 


No.20 似乎此願望經由晚輩的世代裡,模糊中進入到另一種模式....


 




 



No.21 時光荏苒直至今日眷村逐一都在怪手下成為歷史的名詞



 



No.22 陸 海 空 三軍 軍官服裝


 



No.23  籬笆圍籬內家園.....


 



No.24  村眷家裡客廳....水杯茶壺,坐在一起閒聊家常....


  



No.25 廚房


 



目前還有最新的ㄧ檔


 


看見平埔:臺灣平埔族群歷史與文化特展


 


 



No.26 平埔族少女



翻拍 時代之眼/台北市立美術館 


攝影作者: John Thomson  1871


當時拍攝地點: 高雄市內門區






展期:2013-03-22 ~ 2013-08-04 也在4樓特展室



展示廳內共有九個區域主題



讓參觀者探索過去300年來平埔族生活文化



在先民漢人進入平埔族人的生活中產生了有哪些變化



清朝入台後的對台理番政策分為熟番生番又是怎麼一回事?


 





No.27   平埔族住屋



翻拍 時代之眼/台北市立美術館 


攝影作者: John Thomson  1871


當時拍攝地點:高雄市六龜區





為何平埔族已消失於現今的社會族群



或許更了解台灣原來的在地人的昔日文化特徵



現今還能依稀看到哪些?



這一點就讓有空的格友們去一趟台灣歷史博物館



PO文也讓影者與其他格友們分享



PO文也請知會影者喔!




No.28  上一期特展中 [ 非常女子 ].......


 


 



感謝格友耐心瀏覽 上中下三篇



也歡迎 您的回應給予鼓勵!



台灣的軌跡都在您我的見證下持續的邁向前



相信也是會有後人來書寫這一段我們的生活文化史….


 


 



No.29  落地窗外的有情湖與牽手橋後的忘憂湖



 



 



¯背景音樂 : 揮著翅膀的女孩


 



 

 No.30  時間的扭曲


似乎看到歷史曲曲折折


讓人宛如品嘗到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故事......


每一個世代都留下那美麗的足跡


 




John Thomson



1871年來台的英國攝影家,他拍攝的台灣照片,據資料記載他是第一位使用相機記錄拍攝台灣的攝影者當時的照相器材非常的笨重,拍攝一個畫面最快也要太約要15分鐘的時間,他的攝影記錄留下台灣珍貴的真實樣貌。



 



》相關文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上篇)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中篇)



感謝您的點閱與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影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